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铁路运输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难得机遇。这就要求铁路企业必须拥有一支素质高、技能强的学习型铁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但目前铁路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技能与铁路的发展需要还不能相适应。因此,抓好学习型铁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尤为紧迫。

中国铁路跨入高铁时代,铁路行业已从科技含量较低步入科技含量较高时期。从而使塑造掌握高新技术、思想观念更新的职工队伍,成为铁路企业发展使然。她不仅关系到职工个人的前途,而且关系到高速铁路的持续发展。而铁路专业技术人才则是铁路职工队伍中的骨干,她们的作用不言而喻。近年来,随着铁路超常规发展,普速—快速—高速,铁路既有线改造提速到极限;客运专线建成,开行动车等等。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广泛应用,新规章全面实施,新科技与新知识含量不断加大,技术创新依然繁重,迫切需要思想观念、文化素质、技术能力与之相适应的职工队伍;加之中国铁路实施“走出去”战略,迫切需要满足拓展国际合作要求的人才。与此同时,铁路专业技术人才知识的老化过程加快,其观念、素质与岗位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尖锐凸显。在当今社会,竞争实质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而科技的竞争表现在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上,人才的竞争则表现在学习能力的竞争上。可见,抓好学习型铁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之必要且紧迫。

目前,铁路在培养高铁专业复合型人才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但也存在一定不足和差距。如何强化高铁人才队伍培训,笔者认为建立激励机制首当其冲,因为要培养一批适应高铁快速发展的形势必须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要综合运用各种激励方式,激发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培训教育的原动力,要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通过为铁路专业技术人员提供高水平、高层次的培训教育机会,帮助其提高职业生活质量,从而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只有这样才能从被动变主动,才能培养出一大批适应高铁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那怎么建立及运用激励机制呢?必须进一步完善有利于专业技术人员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采取多种有效措施,鼓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和从事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运用及推广工作,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机制,建立与单位贡献、社会效益和个人业绩紧密挂钩的人才薪酬机制,在分配政策导向上要坚持向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倾斜,逐步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和向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倾斜的利益分配机制,并对铁路勇于探索、勇于创新,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要给予重奖。

一直以来,我们都会认为人才应该从何而来?是从学校里而来还是在实际的工作当中而来?有的人认为一旦毕业之后就会失业,而有的人则是认为毕业之后在面向工作岗位的时候,自己的想法以及在工作中的表现往往能够为自己带来更为重要的发展机遇。如果说在学校里的学习是一种文化知识上的学习,那么在工作岗位上所需要的就是将知识转化为财富的过程,而这样的一个过程也是人才不断培养的过程。

激励机制有很多种,但是在使用激励机制的时候也需要考虑到被激励的人是否能够接受这样的一种激励方式,因为这样的激励方式会对一部分起到作用,那么对于另外一部分没有效果怎么办呢?只能够通过特殊的方式加以引导,这样才能够发挥最大的激励效果。

面对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更需要激励机制培养一批适应高铁发展的人才队伍。在对高铁从业人员激励的过程中,最好是能够采取集体激励,个性化服务的激励原则。整体性激励是一种非常常用的方式,而在激励的过程中,也能够根据实际的情况来采取个性化的服务,那么这样对于企业来说也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在出现个别性错误的时候,也能够真正提出针对性的建设性意见,从而将激励机制发挥到最佳处。

只要铁路部门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一支充满活力、适应高铁时代新技术、新要求学习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必将展现于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