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关于铁路发展的利好消息接连不断,先是李克强总理非洲四国出访归来带回了一系列东非大单,接着是第六届欧洲经济大会在最后一天(5月9日)举办了第三届欧盟与中国经济合作论坛,重点探讨中东欧国家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与会代表纷纷将目光聚焦中国市场,寄望中国成为吸纳中东欧国家商品、推动该地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这还没结束,由中国铁建中土集团承建的总投资83亿美元的尼日利亚现代化铁路项目的首段工程——阿布贾至卡杜纳段主体工程即将全线贯通。这是非洲第一条按照中国技术规范设计施工的铁路,承载着中国铁路设计规范在非洲大陆上的第一次输出和使用,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与国际市场频伸橄榄枝相映成趣的是,国内市场也是好戏不断。中国铁路总公司4月30日召开电话会议,再度调整2014年的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将2014年铁路投资总额上调至8000亿元人民币,新项目从年初计划的44个飙升至64个,2014年新投入运营的线路要保达到7000公里以上,设备投资额由1200亿增至1430亿以上。国内投资拉动,国外项目带动,现在的中国铁路已经不由自主地踏上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这是什么原因呢?
笔者认为,原因有三:
一是有强大的国家实力做后盾。有媒体预测,目前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达到美国的87%,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只是时间问题。正因为有强大的国家实力做后盾,中国标准走出去有了更多的谈判筹码,一些对与我国开展经贸活动持观望态度的国家和地区打消了顾虑,坚定了合作的信心。
二是有过硬的建设技术和成熟的运营管理经验作支撑。没有金刚钻,缆不了瓷器活。现在的中国铁路,无论是建造技术还是运营管理,都已经十分成熟,尤其是高铁,已经从中国制造跃升为中国标准。这在阿布贾至卡杜纳段铁路工程中已经得到印证,这是非洲大陆第一条按照中国技术规范设计施工的铁路,采用中国标准建造,不仅不低于原来的英国标准,而且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使成本降低了3000多万美元。
三是互利共赢的定位为中国铁路赢得了客户信赖。经济往来只有共赢才能长久,中国铁路能赢得海外大单,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立足于互利共赢。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宗言介绍,加快铁路建设对中尼双方是双赢的。以刚刚签下框架合同的沿海铁路为例,一方面,采用中国标准就可以带动中国装备出口,沿海铁路项目所需的施工机械、机车车辆、钢材、机电产品等价值近40亿美元。另一方面,由于用工本土化,建设期间可为尼日利亚提供近5万个直接就业机会、15万个间接就业机会;运营期间还可提供2万至3万个固定就业岗位,这对于失业率较高的尼日利亚来说十分重要。这样的合作模式,也奠定了中国企业在当地的地位。“中国公司是好朋友,是真心来和我们共同发展的。”尼日利亚工人由衷地说。(谢晓斌)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