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李克强总理访问肯尼亚期间,中肯签署了关于蒙巴萨-内罗毕铁路相关合作协议。蒙内铁路是肯尼亚百年来建设的首条新铁路,是东非铁路网的咽喉,也是东非次区域互联互通重大项目。铁路的建设将把中国的资金、技术、标准、装备制造和管理经验带入非洲。”来源:腾讯网。
作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非洲,亟需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帮助才能走出泥潭。但若想帮非洲真正走上发展的轨道,不仅需要物资上的“输血”,也需要帮其培养自身的“造血”能力。中国在此次援非建设蒙内铁路中,将资金、技术、经验等打包一并带入非洲,可谓既送“鱼”又送“渔”。
非洲的贫瘠通过网络、电视和报纸等媒体已可“窥见一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已行不通,物资的匮乏,已经让许多技术和经验失去了生长的土壤。没有物质基础作为保障,即使奉以最尖端的技术,没有发挥的空间也只是画饼充饥。如果说“渔”代表了未来和希望,“鱼”则代表了现实和基础,以非洲现有的条件来看,无“鱼”则无“渔”。李克强总理此前曾表示,中国将向非洲增加至少120亿美元的援助,并表示愿与非洲分享先进技术,帮助非洲发展高铁,他还宣布,中方决定向非洲国家增加100亿美元贷款额度,使已承诺贷款提供额度达到300亿美元,同时为中非发展基金增资使其达到50亿美元规模。对非洲国家而言,中国送上的“大鱼”无异于雪中送炭,这些物质基础的保障,让中国技术在非洲具备了生存的条件。
“要想富、先修路。”这条中国发展的致富经放到非洲国家同样可以行得通,事实已经不止一次证明,铁路基础建设在拉动经济增长、推动经济发展上具有强劲的动力。据悉,此次东非铁路局的正题规划,将为肯尼亚创造近3万个工作岗位,推动肯GDP增长1.5%,铁路建设的效果可谓是立竿见影。但光有铁路是远远行不通,还要具备与之配套的运营和管理技术作为依托,才能最大限度发挥铁路的优势,如何利用有限的运能发挥最大的运力,中国技术和管理经验将是非洲铁路继续发展的关键,将是非洲铁路赖以生存的“渔”技。通过铁路的发展可以帮非洲国建完成财富的原始积累,最终走上发展的快车道。会“渔”何患无“鱼”,“鱼”多也必将有“余”。
授之以“鱼”是慷慨,授之以“渔”是大气,使之有“余”是目标。中国援非建设,授之以“鱼”,也授之以“渔”。(金灶沐)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