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母亲节,早上8点,29岁的程欣坐上了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开出的一趟高铁。两个半小时以后她将到达300多公里外的广西梧州市,在大学毕业6年后第一次回家给妈妈过母亲节,晚饭后,她又将乘坐高铁返回南宁,为新一周的工作做准备。(  5月11日 新华网)

去年,常回家看看写进法律,原因是越来越多的子女看望父母的时间越来越少。常回家看看,对于那些生活在城市有一定距离的人来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对于那些表面光鲜,事业有成的白领,也是一种奢侈。因为时间和空间距离是一个很大的原因。但是,随着中国高铁网络的发展的,城市与城市之间不断形成经济圈,探亲、出游就可轻松完成,时间可以节省很多,如此,常回家看看也会是一件温暖的事情。

说实话,现在很多人生活在一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每天要处理的事情很多,时间变的越来越珍贵。还有各个行业的周末,节假日要加班,造成时间的不许,只能舍弃回家的路,父母的问候也只能在电话里面传递。

其实,最好的温暖是不要因为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而让亲情成了一种遗憾的牵绊。渐渐长大的80、90后的我们,在这个社会里,在工作生活的同时,要主动学会关爱,现在的空间距离近了,时间距离也近了。

近些年,从铁路交通网络来看,高铁发展速度不断地改变民众的生活环境,以前不可能的事都变的可能,原本两个城市的青年谈联系需要好几个小时,但是高铁公交化的开行方式,让爱情变得天涯咫尺。

目前,广西已有9个城市开通了高铁,占广西地级市总量的64.3%,相邻的高铁城市间基本形成了“1小时经济生活圈”。而广西的高铁是全国铁路发展的一个面,未来随着高铁的发展,亲情的关爱将不受时间的牵绊,而沟通不再是电话这边和那边的冷冷的话语,也不是那种见不到面那中惆怅,将让常回家看看变为仅仅让习惯成自然,不受自然阻碍。

笔者认为高铁“缩短”了城市间距离,也缩短了出门在外的游子与亲人之间的距离。在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便捷的交通无疑为“常回家看看”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同时,期待中国的交通发展能方便更多人,找回自己的家,找回温暖的亲情港湾。  (南昌  匡善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