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虹口区居民蒋某,因乘坐高铁买短乘长故意逃票,5月5日,其个人身份信息被上海铁路局报送上海市征信机构。据悉,这是我国铁路首次将逃票者纳入诚信记录。(高铁时代5月8日)

车票与信贷桥归桥、路归路,风马牛不相及。铁路通过征信机构将二者“捆绑”,乍听像是在小题大做、上纲上线,是用信贷“绑架”逃票者,有失公允。但笔者看来,票款虽少确关系诚信,铁路这种加大力度处罚逃票者失信行为的做法是值得提倡的。

逃票者,往往都抱着占便宜的侥幸心理:如果没有被查到,则可以白白乘车,如果被抓,也没损失什么,只不过补一张车票而已。然而,可知道逃掉的一张纸小小的车票,给铁路带来的损失有多大?近日,上海站联合公安部门成立联合检查组,开展以“诚实守信,持票乘车”为主题的整治无票乘车专项行动,仅上午7点30分至9点30分两个小时,就查到了100多名无票、越站乘车的旅客,据车站人员说这样的数据并不算高(东方网)。若以100元/张计算,仅上海站两个小时就损失了10000块,而这种情况在全国数千个车站每时每刻发生着,数额无法估算。如此看来铁路想方设法堵漏增收的举措无可厚非。

在网上搜索逃票攻略,约有721,000个结果,其中包括公路铁路各种交通方式,涵盖全国大小名胜景区,内容五花八门、方式千奇百怪。这些人甚至将逃票作为一种炫耀的资本,在这些不以失信为耻,反以为荣的大军中,不乏大学生、白领及高级知识分子的存在,此时逃票俨然已变成一个社会普遍性的问题。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在失信,越来越多的社会精英在失信!人无信不立,业无信难兴,政无信必颓。失去诚信的社会好比没有梁的房子,摇摇欲坠,因此,扼杀失信之风势在必行。

众所周知,德国是一个诚信度很高的国家,在德国乡村有些农民在公路旁边出售南瓜,南瓜摊无人看管,摊边放着一个投币盒,过往的人可以自助购买;在法兰克福,地铁里没有检票口,人们在自动售票处买好地铁票,直接上车,在车上也很少碰到工作人员抽查验票;在医院住院治疗,身上治疗费不够,医生会很痛快地表示:“留个地址,我们到时候把账单寄给你”;在加油站,除了便利店里的收银员,几乎看不到服务人员,司机自己拔下油枪加油,然后再到店里付款,加油的过程完全“自助”……不仅购物、乘车、加油、看病,而且贷款买房或购车、邮购商品、分期付款、信用卡支付等消费过程中,处处都体现出德国社会高度的诚信以及诚信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诚然,德国高度的社会诚信离不开良好的教育和社会风气,但鲜为人知的是,德国构建社会诚信的主要依靠还是健全的法制以及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以Schufa记录为例(Schufa是德国众多资信调查与评估公司之一,其记录具有法律效力),在德国租房子,Schufa记录几乎是租房人必须提供的一份文件。中介和房东都会仔细审核租房人的信用记录,有过失信污点的人自然不太容易得到房东的信任;银行发放信贷的时候,也会参考申请人的Schufa记录;甚至就业找工作,雇主也会看看求职者的Schufa记录。而Schufa记录的正是逃税、闯红灯、逃票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由此看来,加大对“小节”上失信的处罚力度对于良好社会风形成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诚信是立人之道、立政之本,缺失诚信的国家、社会是残缺的、不和谐的,人民大众应把“诚实守信,持票乘车”作为起点,立行立改,呼唤诚信的回归。莫等闲,社会国家没了诚信,空悲:诚信都去哪了?(王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