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此时看到这句话,感触极深。作为一名政工战线上的老兵,多年来徜徉于各类工作计划、总结和会议材料中,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繁琐与乏味,也似乎已经熟络了这种工作内容和步骤。偶然中在同事的办公桌上看到《跨越》期刊,随意翻阅了一下,就被里面的几篇文章所吸引,也从此喜欢上了这本刊物,对于素来不喜欢看书的我,前期的《跨越》,现在的《发展》,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我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师益友”了。

曾几何时?我找到了抒发情怀的“良师益友”---

身边有位老朋友文采甚好,特别是撰写散文之类文章,当时因为我也喜欢抒情散文因而非常羡慕,也笨手笨脚在朋友指导下开始捉摸写起来,由于写的自己都觉得不成熟,只是悄然放在了自己的空间留存,当阅读《跨越》刊物中《百花庭院》一栏时,发现上面刊载的文章有身边熟悉的同事写的,生活感和现实感极强,自己忽然有了一种莫名的冲动,出现在我面前的这本期刊—真是让我有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感觉啊!朝夕相处的同事们都能把自己的所想所思展现在大家面前,为什么我不能呢,于是我也鼓起勇气怯怯的向《跨越》投出了第一篇散文,没想到第二个月的期刊就给刊登了,说心里话我默默的激动了一阵子,我高兴的是自己终于迈出了自信的一步,让我更为欣喜的是,我找到了一个好平台,并寻找到众多和自己有相同兴趣的同仁和朋友。从那时起,一阶段内,我似乎一发不可收拾,沉浸于利用散文和随笔畅想和抒发情感的一种亢奋中,上班闲时、晚上回家休息时都要把身边经历的事和感想仔细斟酌、梳理一下,甚至是写到半夜把它形成文字抒发出来,看到数篇经过自己不断学习努力写出来并发表的文章,心里着实是倍感欣慰。

曾几何时?我找到了真诚助人的“良师益友”---

前几年,我从事政工工作多数的工作内容是起草、撰写业务材料和研讨文章,宣传报道接触和尝试的不多,更别提是在哪个刊物、媒体上刊登了,记得刚刚接触《跨越》期刊初期,只是尝试着写写散文,偶尔也写过团队报道,无论从文章结构和表现意境上都不够成熟,当我投稿给宣传部的周部长时,他没有因看到我写的文章不够流畅和牵强而搁置一旁漠然不理,而是认真的对待我这个文学爱好者和政工工作同行,利用闲暇时间与我联系交流,不但指导我针对各种题材文章如何选题立意,并且结合他多年的经验,耐心细致给我讲解撰写各类文章的技巧和入手点,并且对于我每篇投稿的文章都能认真阅读和加以完善,给了我莫大的帮助和鼓励,自此我就从短篇的工作信息开始起草,逐步扩展到撰写篇幅较长的新闻报道,渐渐的自己都看到了努力进步的收获。宣传部的梁科长给予我的支持更是显而易见,在她编辑组稿《发展》刊物期间,因为工作关系,我撰写的工作信息、新闻报道、散文篇数是比较多的阶段,也是非常希望通过《发展》宣传公司工会活动、先进事迹以及发展进程,让更多的企业同仁能够进一步熟悉和了解公司情况,每次刊物到了我都会迫不及待第一时间翻阅,恰恰每次都能看到自己的名字和文章在刊物上面,给我的写作增添了许多信心。我投稿时总是存在惰性,时常忘记压缩打包,把材料和照片分散着发过去,给梁科长组稿造成了编辑上的麻烦,而她却从不曾表露出不悦的情绪。

几年来,《发展》一直陪我成长、进步,进而我与《发展》结下了深厚的友情,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发展》刊物以其内容丰富,异彩纷呈的刊稿形式,《发展》编辑以其坦诚细腻,宽厚待人的博大胸怀,吸引着众多的文字工作者和爱好者。我真诚的感恩《发展》刊物让我放飞心绪,翱翔翅膀;真诚的感恩《发展》编辑对我的诸多帮助和鼓励,让我凭添动力和信心,成为我终身难得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