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中国农历大年初四,美国纽约时报广场纳斯达克大屏上,一列中国造CRH380A高铁列车精彩亮相,在这个有“世界十字路口”之称的地方展示中国高端装备的最新形象。(新华网  2月3日)

近年多来,媒体上常有中国高铁开始走出国门亮相世界舞台的消息。去年10月,李克强总理访问泰国期间与泰方达成了“大米换高铁”的合作意向,紧接着11月,李克强总理出访中东欧时与匈牙利、塞尔维亚领导人共同宣布将合作建设连接贝尔格莱德和布达佩斯的匈塞铁路,同时与罗马尼亚达成了合作建设该国高铁的意向。中国高铁如此频频闪耀世界舞台,俨然已经成为一张代表中国的国家名片,也向全世界人民传达出“MADE IN CHINA”其实也可以高端大气上档次。

当今世界范围内高速铁路竞争日趋激烈,同时“高铁威胁”“高铁不安全”等不认同、不友善的言论也随之而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高铁想要获得更多人认同,获取更大的市场,除了总理在世界范围内的推销外,在有“世界十字路口”之称的美国纽约时报广场投放广告也是一件明智之举。

2010年8月,日本《朝日新闻》曾撰文称:“中国正在大力推销它的高速铁路,借此扩大其经济、贸易、政治影响力。而这样做的结果,直接威胁到日本的高铁技术出口。”这样的言论不仅对中国高铁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些国家对自身高铁发展的极不自信。一份全球高铁研究报告显示,国外建设高铁每公里成本为0.5亿美元,而中国只有0.33亿美元,相差约1/3。由于建设成本较低,票价也相应便宜。目前法国高铁的票价是每公里27美分、西班牙是每公里25美分、日本是每公里30美分,而中国可以做到每公里7美分。

中国高铁不仅造价低,还是世界上高铁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真正做到完全掌握了时速250公里、350公里及以上速度等级涵盖设计施工、装备制造、系统集成、运营管理等高速铁路成套技术。

尽管中国高铁优势颇多,但中国高铁的“走出去”之路并不平坦。《德国金融时报》曾报道说“中国高铁已经成为西门子等国际高铁技术公司的强大对手。”在面对竞争激励的世界经济市场,中国高铁正努力寻找更多的平台,向世界展现自身的技术和实力。

中国高铁的“走出去”与中国鞋、帽等商品的出口一样,都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由市场机制主导的经贸行为,某些国外企业通过国际在舆论上诋毁中国高铁,想方设法对自身制造的高铁脸上贴金,不仅扰乱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更显示出了一些国家高铁不够技术和实力。中国与他国交往一直以来秉承互惠共赢的原则,中国高铁此次打广告推销的目的不是为了广告而广告,而是向更多的国家和企业抛出橄榄枝,期待更多的合作。

放眼全球,世界高铁的发展需要中国高铁。2011年世界高铁大会期间,“泛亚铁路”的东南亚走廊部分在中国、泰国、老挝三国签署的合作协议中定型。大会前后,中国铁道部同多个与会国,特别是保加利亚、斯洛文尼亚等四国政府签订高铁建设合作意向书。而世界顶尖的高铁企业,如法国的阿尔斯通、加拿大的庞巴迪等,也跟中国签署了发展高铁的战略合作协定。

中国高铁作为交通运输领域先进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已成为当今综合效能最优、最具竞争力的旅客运输方式。中国高铁的发展不仅能够为其他国家的高铁发展提供充分的经验借鉴,更重要的是,质优、价廉、多样的中国高铁对提升世界高铁的整体技术水平和服务能级、丰富世界高铁的门类品种等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高铁“走出去”之路虽然崎岖,但恰恰让中国认识到了整体提高自身水平和科技含量的重要性。此次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打广告虽然塑造中国高铁的良好形象,但不断加快完善中国高铁的标准体系,推进标准国际化,提高中国高铁的国际知名度和认可度等需要走的路还很漫长。但让国人欣喜看到的是,中国高铁敢于在美国打广告吆喝就已经向世界人民证明了中国高铁真的有这个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