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大年初一的CCTV《焦点访谈》播出特别节目——春运的路,节目从1954年第一次春运开始讲起,至今已有60年的历史了。为了缓解春运的巨大压力,从1983年起以铁路为主的春运已经成为公路、航空、水运等多个交通工具共同演奏的大合唱。进入新世纪,虽然春运的人数一再增加,但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春运能力迅速增加,春运的整体情况有了很大改善。
笔者是标准的85后,小时候随着父亲东奔西跑,也经历过几年春运,正如《焦点访谈》说的笔者也坐过冰冷黑暗、无处喝水上厕所的棚代车,虽然时间不是那么长,为了回家和家人团圆,这是便捷而又便宜的办法,确实车内那种滋味异常难受。
随着时代的进步,从棚代车到绿皮车,从绿皮车到空调车,从空调车到和谐号动车组,春运见证着中国铁路的发展变化,折射着中国的变化。铁路部门也从政府职能部门转化为服务企业,今年铁路 春运 提出的口号是“安全出行,方便出行,温馨出行”。较之于往年,“口号”味儿少了,“人性”味儿多了。这反映在了铁路服务的方方面面都在用行动来不断地诠释“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
“一票难求”是多年来 春运 的一大特色,并且可能是在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特色,也不要在坐不到车时一味地去怪铁路。造成 春运 “一票难求”的因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铁路的投资周期较长,本身运力不能满足日益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铁路部门为了解决“一票难求”可谓是千方百计。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要给旅客最大的方便,怎么办?就是让旅客尽可能地买到票,尽可能地少受罪。旅客想知道的是什么?铁路需要告诉旅客的是什么?都公之于众。在这些及时讯息全面出击的这个 春运 ,不仅让旅客可以在去排队前清楚地从车站LED显示屏上看到余票信息,决定自己是不是要去排队。而且还有手机短信、手机报、微博、网站、报纸、电台、电视台等等供你查询。
2014年春运已经平稳安全的度过一半了,节后的客流高峰即将到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第60个春运会和南方春节的天气一样温暖和谐中度过,今后春运的路将会更宽更广。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