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上网看新闻,偶然间看到一个煞有介事的春运名词解释:“春运”,全称为春节运动会,每年举办一次,约2亿人次参赛。比赛分网上抢票、电话订票、排队买票3大项,及猛击鼠标、快速按键、原地站立、负重暴走、穿越人海等5小项,成功完成比赛的选手将获得与家人见面的机会。亲们,今年你参加春运了吗?

这令人喷饭的玩笑背后,折射出的是人们对于春运时期,铁路部门的不满和无奈。似乎在大众眼里,春运就是铁路一家的事。可是细想一下,铁路只是春运众多交通体系之一,怎能独自扛起春运这杆大旗呢?

春运期间,人口集中流动。各种出行方式之间价格天差地别:航空部门可以通过票价浮动来缓解压力,使矛盾不那么突出;火车票价受国家严格控制,近二十年来未涨过票价,而且从安全考虑和舒适程度相对公路出行都有很大优势,于是火车成为大多数人出行首选交通工具,铁路部门相应地承担了春运主要运输压力,也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

常看新闻就能发现,媒体的春运新闻中,绝大部分都与铁路有关。铁路一直以来都实行政府定价,政企分开后依旧如此。但是,当今网络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论坛里一个帖子、新浪上的一条微博就可以变成显微镜,让铁路工作的细微瑕疵在网友的转发和围观中放大成为整个铁路的污点。春运,在成为铁路“为民服务”的平台同时,也是铁路部门难以言说的剧痛。

据专家分析,春运出行难是一个社会性综合难题。独木难成林,在春节这个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在铁路部门竭力保证最大运力的同时,其他一些运输部门也应当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改善交通设施、加强运输组织,让更多的人能够合家团圆。

今年铁路部门开辟了多种销售渠道售票。除以往的互联网售票和电话订票外还新增了手机购票的方式,旅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购票方式。高校学生订票一如既往地方便快捷的同时,新增了务工人员团体票的办理,对在购票大军中相对处于弱势的农民工的这份关怀与贴心,我们可以看出,铁路部门已是竭尽全力来保障春运了。应当承认的一个基本的事实是:铁路的最大潜能最多就2个多亿,而春运是30多亿人次的大迁徙!想这么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压在铁路一肩,就如同天方夜谭一般。36.23亿和2.57亿的数字表明了,春运出行难不是铁路一家能抗衡的问题,是所有运输企业部门应应当共同承担的责任。所以,对春运打头阵的铁路多一份鼓励,多一点理解和宽容,受益的还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