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作为最重要的交通运输体系,承担着我国的主要运输生产任务。特别在春运期间,由于铁路安全性高、可达性强、票价便宜,往往是旅客出行的首选。近些年,铁路无论从运营里程、列车运行速度、运输效率、乘车环境、服务质量等,都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和改善。
2014年春运,铁路为了缓解旅客购票难的问题,更是殚精竭虑,使出十八般武艺:相继推出如增加支付宝购票、试用手机购票客户端、改版12306网站、延长预售票时间、微信查询列车信息等措施。但“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短短的春运40天,铁路要在动力不足的现实下,保证全国32亿人次“安全出行、方便出行、温馨出行”,不是耍花拳绣腿能实现的。如何铁路提升服务能力,必须不断下功夫寻找新的突破口。
今天是小年夜,明天就是除夕,上班族回家高峰启动。面对节前客流高峰,铁路如何应对?今天,我们看到铁路除加开临时客车等惯例动作外,又对火车票预售期进行了微调。一是延长1月30日的互联网售票和电话订票预售期。二是调整车站、代售点和自动售票机预售期。调整预售票时间,看似微小,却能为旅客购票、出行争取更充裕的时间,带来实实在在的方便。
作为垄断行业的铁路,似乎一直以来都是给人以钢铁般既强硬又固化的形象。但是通过铁路改革后的一系列转变及此次为方便高峰期旅客出行,微调火车票预售期,我们能够再次感受到铁路改革的决心。通过现象看本质,铁路管理正在变得越来越灵活机动、越来越人性化了,正从细节入手提升为旅客服务的软实力。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