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采访过程中,一位铁路系统的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黄牛的组织结构其实也有层级关系。像陈雪这样的黄牛,级别很低。“大佬”级别的黄牛,一般都是雇专门的人从窗口、网络、售票点三管齐下买票,手里的神器也是层出不穷。这种人一般都有着很强大的社会关系,“他们有的人甚至跟我们内部的人关系很好,然后和代售点合作,在出票之前从内部先把票出给他们,我只能告诉你这些了。”(1月21日《中国经济周刊》)
看到这位铁路系统工作人员的爆料,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顿时惊呆了,但是仔细一想,这位铁路工作人员的话又经不起推敲。
首先,铁路部门对于内部人员倒票处罚严厉,是否有人敢以身试法?在未实行网络售票之前,我们购票的正规方式无外乎电话购票、车站窗口购票、代售点购票三种,由于火车票的稀缺性,又衍生出两种非正规购票方式,找“黄牛”买高价票以及通过在铁路工作的朋友代购火车票。可是自从2010年铁路部门出台了售票人员“七不准”以后,想再通过最后一种方式购票基本上不太可能了。因为一旦发现有人违反“七不准”,将立即调离售票岗位,如果有参与倒票的行为,一律解除劳动合同。也就是说只要发现有铁路内部人员参与倒票,直接就会被“炒鱿鱼”,如果数额过大时,还会被追究法律责任,因此敢于以身试法的人并不多。
其次,“黄牛”已开“外挂”,是否还需要内外勾结这种既老土,又高危方式?今年1月8日央视报道了“网络黄牛囤票案”,“黄牛”使用专业版抢票软件,仅仅用了十分钟刷走了1245张火车票,拥有了如此“霸气”的抢票软件,无异于开了“外挂”。而且最令人不可思议的事,这种“抢别人的票,让别人无票可买”的强盗行径,竟然还无需承担法律责任,真是令人郁闷之极!这类抢票软件虽然价格不菲,但是据这篇报道中的“黄牛”介绍:“一般只用一天时间就能把成本收回来。”可见使用专业版抢票软件见效快、回报大、风险小,而使用内外勾结的方式,无疑会大幅增加暴露的几率,众所周知“两害相权取其轻”,难道“黄牛”和“内鬼”是弱智?
最后,“内鬼”与代售点沆瀣一气,岂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自从2011年12月24日开始,网络售票在全国铺开,也是从那时开始,全国各地的火车票代售点前,车水马龙的美好时代结束了。因为网络和电话售票相比较代售点要提前两天放票,而且还不需要手续费,所以现如今代售点的日子是每况愈下,门可罗雀。《中国企业报》1月21日也以《线上火爆线下冷清:全国近6000家火车票代售点面临转型》为题,专门报道了火车票代售点举步维艰的困境。如果这位铁路系统的工作人员说的属实,那么必然会有一家或几家业绩“鹤立鸡群”的代售点,这不是明摆着想告诉公安部门,“这里有‘猫腻’,快来查我吧。”
由此可见,这位所谓的铁路系统的工作人员自爆家丑的“内鬼说”,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可信度。至于他是否是铁路工作人员,或者到底出于什么目的?我们也无需浪费时间去一探究竟,只要我们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平和的心态,以及冷静的分析,就不会被别人当枪使。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