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看到12月26日《广州日报》第2版刊载的一篇微论:《防香烟“呛停”动车 不能只靠罚款》,看后不免觉得可笑。铁路上一个小小的安全应对措施能引起这么大的反应本在情理之中,但作者给的建议未免显得“添油加醋”——太不接地气了。

昔日“铁老大”的影子在民众的心中依然根深蒂固,所以,铁路部门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便会引来一大群人的关注和评论。这不,铁路部门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定了个高额罚款措施,却额外生出了一些“枝叶”—— 对动车进行技术升级,一旦有人吸烟,便启动相应区域的监控系统,并自动淋雾,提醒吸烟者掐灭烟头。

动车禁止吸烟众所周知,要想通过淋雾来提醒吸烟者是不是有点掩耳盗铃的味道?作者不免有些异想天开。偷着吸烟的旅客要是有这自觉性,就不用躲起来过烟瘾了。作者的一番“献策”本是出于好意,毕竟只是个人的理解,一点也不切合实际。

据笔者了解,目前在动车上所采用的烟雾报警停车功能,本身就是经过周详考虑并严格验证后所进行的带有安全导向的设计。怎么可能就轻易改动?一般情况下,任何一个改变都会对前面已成型的产品都会带来巨大的变动,光成本就是一笔不小的费用,那有点得不偿失。其次,区域监控系统根本就不具有可操作性。再者,动车作为电气高度集中的科技产品,水洒将带来更大的安全隐患。这就好比给一个健康的人做手术,没事找事。

还有,在发生非正常情况时,列车乘务员的主要职责是确保旅客和列车的安全。他们在上岗前就经过培训,并且还必须具备相应的应急素养和技能才能上岗为旅客服务。何况旅客和列车的安全比快速开行列车更重要。

正是因为前期“冒犯”的成本太低,以至于动车抽烟现象屡禁不止。在笔者看来,铁路这一高额罚款规定最简单有效,旅客会因为付出的成本巨大而忍几个小时。如果2000元的罚款都还不能引起“瘾君子”的注意,倒不如加大罚款力度,并深入做好宣传工作,让民众都知道在动车上吸烟的危害,用活生生的罚款案例来警示所有乘客。毕竟,罚款不是目的,只是消除烟雾隐患最直接的手段。其实,只要旅客能够自律,罚款规定不过就是一纸空文。(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