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提起春运,人们最先想到的总是铁路,仿佛春运就是铁路的春运。2013年12月28日这一天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天,铁路在全国不但有多条高速和普速铁路开通运营,同时在这一天,铁路还对全国铁路运行图进行了理性调整,同时也是在这一天,2014年春运火车票开始发售,全国各大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电视媒体头条报道铺天盖地,铁路成了全国关注的焦点,世界关注的焦点,也可以说,这一天是铁路的好日子,中国人民的好日子。但是,又有多少人能知道,铁路建设和服务部门以及数以万计的广大铁路职工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付出了多少的努力。

百度告诉我们:春运,即春节运输,是 中国 在 农历 春 节 前后发生的一种大规模的高 交通运输 压力的现象。以春节为中心,共40天左右,由国家经贸委统一发布,国家铁路局、 交通部 、民航总局按此进行专门运输安排的全国性交通运输高峰叫做春运。从1954年起,铁道部就有春运记录,但客流与现今相差很远,日均客流量73万人次,高峰客流量90万人次,时间为春节前后15天。80年代以后,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外出,导致人口大量流动,春运成为社会热点。随着 2008年 开始新实施的节假日安排,以及不少务工人员担心在 经济 发达地区寻找工作日益困难,节后返回工作岗位或 就业 地区的时间较以前为早,春运大潮也随之提前。

春运的产生主要来自 中国人 的 传统观念 及 社会 人 力 大量流动的情况。在 中国 ,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 节日 ,是一年的开始,无论离家人有多远,一般人都要尽量在 除夕 时与家人团聚,共度新春。但是由于我国 经济 发展不均匀,自 改革开放 以来,中国政府开始鼓励自主 就业 ,并且人员的流动的限制也开始放宽。因此有非常多的人从 经济 欠发达的地区到经济较发达地区 就业 ,造成了 人力 的大量流动。这些离开家去外地 就业 的人员平时假期少,大多数都集中在春节期间返乡过年,即成为春运运输的主要人群。此外,这段时间也是是 高等院校 放 寒假 时期,多数学校在春节前两到三周开始放假,在 正月 十五左右开学,因此在外地就读的 学生 返家也构成了春运运输的另一主要人群。同时,春节期间也是一年中的几个长假之一,部分人会选择在春节中间的时间 旅游 。运输旅游人群虽然跟春运尖锋时间不同,但也加重了 运输系统 的压力。春运发生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已建成的交通网络不能完全满足交通需求。 中国铁路 里程虽然居于 世界 前列,但是人均 铁路 相对于发达国家还是有较大差距,此外,中国的民航工业也尚处于起步阶段,未能真正承载起春运客流的分担任务,这也是政府高度关注铁路并制定诸如《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的主要原因,主要是为了缓解运力不足的问题。每年春运, 中国铁路总公司 采用“基本方案”、“预备方案”、“应急方案”三套运力方案,分别应对正常客流、高峰客流和突发客流。如今中国铁路总公司为缓解购票压力,实行实名制购票,以窗口、网络、电话等多种渠道分散购票人群,“一票难求”的情况有所缓解。

然而,尽管铁路担当春运的主角,为民众的出行提供各种方便,但是,大家也能感觉到,铁路同时也是民众非议最多的部门,中国有句古话叫“枪打出头鸟”,也许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做得多,难免出现纰漏,也就越容易遭遇非议。曾今,人们埋怨购票要排大队,给铁路带上了“一票难求”的帽子,而今,各种售票方式一应俱全,人们依然在提“一票难求”的问题;曾近,火车大多数都是绿皮车,冬天冷,夏天热,乘车环境不好,而今,火车都变成了空调列车,可是却有人依然提出车票贵等问题:曾今,火车的速度多为100公里每小时一下,回家的路上需要耽误大量的时间,而今,火车的速度提上去了,高速铁路遍布全国各地,把我们回家的时间缩短到极致,可是,依然有人说高铁的票价太高等问题。。。。。。人常说,众口难调,十年间,铁路从内到外的翻新,让我们不得不刮目相看,铁路修建速度在加快,服务质量在提升,如果撇开春运,目前我国铁路平常的运输能力,不论是机车动力、车辆数量质量等硬件,还是服务水平、站车组织等软件,都完全能满足广大旅客的出行需要。尤其是近年来我国铁路迎来飞速发展,随着“四纵” 、“四横”干线相继开通运营,更大程度缓解了干线运力吃紧局面,让人们的出行更方便、更快捷,出行选择的范围更广、更宽。为此,出门选择铁路作为交通运输首选的民众越来越多,铁路客运能力也在逐年大幅攀升,春运压力也随之增大。如果我们能理性的分析,就能发现,这些问题的本质并不在铁路,而是我国经济发展尚不够均衡的缘故,人们在出行中遇到困难不能把气儿都撒在铁路的身上,这是非常不理性的行为。铁路的发展是世人共睹的,我们应该试着去包容它体谅它,并且用社会力量督促它,使他日益壮大。(巴山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