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出口重塑“中国制造”形象

中国高铁近10年的发展,从购买技术,学习吸收消化到艰难起步,再到拥有上万公里排名世界第一的高速铁路网,以“星星之火已经燎原”之势,席卷了整个中国,其灵动的车体、高速的速度,舒适的感受带给人们全新的出行选择。今天,由于总理的力推,“到中国坐高铁”已经成为各国政要访问中国时最愿意体验的事情,“高铁外交”已经成为新一届政府与欧亚各国和谐发展的润滑剂。

中国高铁与欧亚各国签约合作,代表着中国高铁走出国门,结束了中国在外贸上“以衬衣换汽车”的历史,开始了“以高铁换牛肉”的时代。高铁的迅猛发展,折射了我国在高铁建设领域和高铁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成熟度。中国的高铁,主要是为了解决传统铁路运力不足的问题,运行时间长。加上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复杂,任何一条高铁线路和车体的建设都具有其特殊性。这就决定了我国高铁在引进外国技术的同时需要不断进行技术改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超越外国技术,获得了世界的关注。

中国高铁建设之初,外国企业认为中国工业会对其技术和产品产生长期依赖,想把中国企业建成其产品制造基地。可他们没有想到,中国走上的自主创新道路会消化掉他们的技术,自主开发出高寒高铁、CRH380A、CRH380B等新一代动车组技术,甚至在短短几年时间卷土重来,成为高铁出口的国家。中国北车唐车公司的数控配管高级技师苏健,通过几千组数据的研究,自己设计制造了制作动车车底弯管的机床,解决了车底弯管靠德国进口的历史。 

中国高铁的发展,展现了高铁工人的集体智慧,他们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和梦想,铺就了中国高铁辉煌的成就。高铁出口,展现了中国制造业的魅力,塑造了“中国制造”的新形象。 

怀化房建公寓段      黄洪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