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国家发展的期望,彰显了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强决心。作为铁路企业而言,理解“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深意,必须和铁路改革发展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一、力戒空谈,要研判形势,厘清重点
党的十八大为祖国的发展勾勒出一幅美好的蓝图,为我们指明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把蓝图变成现实,需要全国人民付出扎实的行动和艰苦的努力。空谈只会误事误国。力戒空谈,才能正确研判形势,厘清工作重点,做好具体工作。
不空谈,才能正确把握铁路发展的形势。近年来,铁路系统紧紧抓住科学发展这一主题,管安全、抓经营、推建设、促和谐,取得有目共睹的成就。特别是快速发展的高速铁路网,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给人民群众出行带来巨大便利。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确保安全的压力依然巨大,铁路经营的困难仍将持续,人民群众的要求不断增多,社会上关于铁路改革“难产”的诟病,关于铁路政企不分、国企垄断的争论,还有在确立市场主体权责、建立面向市场的体制机制过程中碰到的障碍,都是绕不开、拖不起、等不得的重大问题。力戒空谈,看清和正视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准确研判形势,作出正确决策。
不空谈,才能厘清铁路科学发展的重点。
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和大众化交通工具,铁路
要发挥作用、展示作为,需要在五个方面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这也是我们必须厘清的铁路科学发展的重点。一是在运输能力上,需要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兼顾不同阶层需求、致力于消除运输瓶颈、不断提升效率质量;二是在运输市场中的作用上,需要发挥铁路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及在长大货物运输中的优势,保持和发展铁路在综合交通体系中的骨干作用;三是在服务水平上,需要、以安全、优质、方便、快捷为目标,努力为旅客货主提供高质量的运输服务;四是在体制机制上,需要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方向,确立铁路市场主体权责,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五是在职工生活上,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关心职工,持续加强铁路职工的民生建设。
二、注重实干,要踏实干事,以人为本
中央关于加强作风建设、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举措,用一个字概括,就是“实”。十八大报告中,“人民”一词出现了145次,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情怀。对铁路企业而言,只有把踏实干事和以人为本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推进科学发展。
1.重实干,必须坚持踏实干事。“为政贵在行”,再好的想法如果只停留在口头和纸面上,永远是镜中花、水中月。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不可能为企业求得发展、为群众谋得利益,只会损害党的威信,贻误事业发展。
踏踏实实干事,是铁路系统的光荣传统,也是企业发展的“法宝”。其一,铁路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来不得半点花架子,必须靠真抓实干;其二,铁路建设是百年大计,容不得半点虚假,必须尊重科学、脚踏实地;其三,铁路经营关系企业生存,来不得丝毫拖拉懈怠,必须一分一毫地从市场中争取;其四,铁路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容不得半点蛮干冒进,必须依法合规,稳妥推进。因此,踏踏实实干事,就要求我们必须抓住安全、经营、改革、建设、民生等重点,认真破解难题,不做“好好先生”,让真抓实干成为各级干部的“从政操守”。
“踏踏实实干事”的深意,既在于“埋头苦干”,更在于“认准了就干”。回顾这些年来铁路的发展,虽然历经许多挫折,但整体上是在“认准了就干”的思路指导下,大力发展高铁完善路网结构、实施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全面提升客货服务质量、推出许多便民利民举措。今后,铁路要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势必要强化企业属性、走向市场,势必会有新的举措推出。可以预见,这些举措也会遭到外界的议论,有的甚至是“声讨'对这些,我们要泰然处之,既要“允许不同声音的存在”,更要做到“不受杂音干扰,认准了就干”。
重实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贏得群众的真心拥戴,就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把一切为了人民幸福作为最大的执政责任和追求。
首先,以人为本体现在对服务对象的尊重上。铁路企业身处服务业,必须具备服务业的基本属性.要以顾客需求为导向、以服务质量为核心,为顾客提供更细致、更周到、更人性化的服务。同时,注重在服务过程中与顾客的互动体验、情感交流,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这是以人为本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真抓实干的重要内容。
其次,以人为本体现在对企业智力的开发上。在构成生产力的诸要素中,人是第一要素,蕴含巨大的能量,一旦释放出来,企业活力将得到极大的增强。在一定条件下,企业的毅力、体力、速力相对稳定,而人的智力却是一个变量。企业活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管理者对企业智力的开发。铁路企业落实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为员工发挥聪明才智搭建平台、创造条件。
再次,以人为本体现在对企业员工的关爱上。从企业内部的角度看,“以人为本”就是要把职工作为人力资本,尊重、理解、关心、依靠和服务之。作为铁路企业,要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和约束机制,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新,营造发展为了职工、发展依靠职工、发展成果全员共享的氛围,形成“管理者爱职工、职工爱顾客”的良性循环。
三、干事成事,要勇于开拓,善于创新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创新”巳经成为当代中国发展的“关键词”。中国高铁的发展实践也证明,只有持续不断的创新,才能赶超世界领先水平。创新是时代对铁路的要求,安全管理需要创新,优质服务需要创新,高铁技术需要创新,制度机制需要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创新,铁路科学发展的过程,也是不断创新的过程。
1.开拓创新必须建立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基础之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要“聚合各项相关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这是基于改革现状而作出的科学判断和全新号召。与正能量相对应的,是负能量。这两种能量,此消彼长。当前在推进铁路科学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一股不小的负能量,主要体现在思想上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等靠要拖、铁老大思维,观念上缺乏开拓创新意识、不愿接受新事物、习惯于按经验办事用老方法管理。如果指望依靠这种负能量去推动工作,铁路企业只会原地踏步、停滞不前,“实干兴企”就会成为“空谈”。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