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据媒体报道,铁路方面先后查出多起逃票事件,甚至有的铁路局一天可以查处160余起逃票事件。关于逃票的“攻略”在网上也可以说是五花八门。

关于逃票,我认为这不光是在考验铁路方的验票管理制度,更加是在考验中国人的诚信。铁路,作为一种交通资源,需要有成本的投入,坐火车买票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是服务体与被服务对象之间的一种合同关系,而利用各种手段只享受服务,而不履行合同条约,这是违反合同的行为,也是非法占用公共资源的侵权行为,更是诚信的缺失。

前几日,在网上看到一个消息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刘美松100天靠222张欠条环游中国。其中100天的行程用于沟通的时间就超过190小时,成功让他借住的比率只有26%,而在加油站借油的成功率达40%。多达90%的沟通都是峰回路转,受尽白眼和质疑,有时候更被撵来撵去。这个举动是在目下缺乏信任的中国对人与人之间信任的一种挑战,通过履约,把人与人之间的诚信重新建立起到了促进作用。

要想杜绝逃票,建立行之有效的诚信机制才是“王道”。不管再严密的检查手段总是有可以“钻”的漏洞,要想无洞可钻,唯有无人去钻。因此,建立诚信机制,让无信之人不能贷款、不能升值、不能加薪,甚至不再欢迎你坐火车、坐汽车等等,这一切只因没有诚信,让不守信行为成本加大,那么,还有谁敢无信?谁愿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