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献血26000cc,参与献血志愿活动700多个小时,获得过国家卫生部、中国红十字会颁发的“特别奉献奖”金奖,被中华骨髓库授予“五星级志愿者”称号,这就是上海铁路局局道德模范——合肥站行车值班员沈传付,一个被媒体誉为“献血皇帝”的铁路一线职工。(中国网11月7日)

近日中国网报道了一位来自铁路的基层员工,他因为义务献血并且参与献血志愿活动而获得上海铁路局道德模范称号。应该说这样的一篇报道与前段时期广州城管驱赶无偿献血车事件形成一个较大的反差。一边是媒体、铁路等部门对志愿献血者爱心活动的肯定,一边是某些部门对社会奉献爱心的无情漠视。此次中国网对献血志愿者事迹的报道,应该说是向社会传达了推崇社会道德模范,弘扬社会爱心的信号,也是在对那些无视社会爱心志愿活动团体和个人的一个批评。

无可否认,在中国正在朝着实现“中国梦”伟大抱负而加快脚步的时候,社会各界对能激发和凝聚中国力量的人文关怀、人性包容、社会互助等“正能量”充满着渴望,也对中华儿女在奔向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能够更加团结、更加友爱充满期望。近些年来,随着“郭美美”等事件的爆发,社会对公益事业产生了普遍质疑。近期还发生了宁国市民政局对民众自发对困难人群进行募捐等活动叫停,广州市城管对无偿献血车进行驱赶等事件,百姓对此更是一百个不理解,一千个不同意。

 团结、友爱、互助是新时期社会所需的“雷锋精神”,它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高尚品德,成为当今中华先进文化的精髓,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灵魂。“精神上的道德力量发挥了它的潜能,举起了它的旗帜,于是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正义感在现实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弘扬社会道德模范,共建和睦邻里关系,多点对社会的爱、对他人的爱,是时代发展对这个社会的呼吁,是百姓为建设美好家园对这个社会的渴求,也是我们民族为实现中国梦对这个社会的要求。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我们希望像沈传付这样有爱心的人士越多越好,那些驱赶无偿献血车的人越少越好。(抱村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