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中国高铁又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目光,先是李克强总理在访问泰国时,向泰国方面大力推荐中国高铁,希望在高铁建设和相关项目上与泰国方面进行密切合作,得到了泰国政府的首肯,中泰双方还签订了《关于深化铁路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然后,东盟10国经贸部长访华团在华期间由南方乘坐高铁到达北京,并对中国的高铁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10月24日,由长客股份为阿根廷提供的宽轨铁路列车正式运营,通过一个月左右的试运行,以其平稳运营以及舒适的乘坐体验受到阿根廷当地多家媒体的追捧,近日,刚刚结束中国之行的伦敦市长在《每日电讯报》上撰文,对中国高铁的建设以及中国高铁技术大加赞赏,文章称中国高铁的速度远超速度最快的玛莎拉蒂,声音小的几乎可以与猫咪喘息的声音相比,整篇文章对中国高铁的赞美之意毫不掩饰。
中国高铁建设从1999年的秦沈客运专线开始,已经经过了1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这1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铁路的技术人员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学习、创新,逐步完成了从技术引进到技术自有的转变,并逐渐建成了当今世界上公认的最成熟、最完整、最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而中国的高速铁路网也在这10多年的时间里通过新线建设以及既有线路改造,逐步形成了中国高速铁路路网的框架,一跃成为全世界拥有最长高速铁路线的国家,成为世界高速铁路领域中名副其实的“NO.1”。
虽然中国高铁项目在国内来说进行的如火如荼,但对于世界来说,中国高铁还很陌生,这是因为在高速铁路刚刚铺开的中国,多数的技术以及硬件装备都要依靠进口,没有完全自主的高铁技术和过硬的建设、运营经验,再加上中国铁路一直以来很少参与国际性的运营,缺乏必要的海外投资建设经验,走出去一直都没能提上中国高铁的日程。
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中国高铁频繁的参与国际性的交流,加大对外推广力度,高调参与海外市场投资建设,似乎与前些年的思路不同。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些年来,中国铁路在国内不断的增加高铁建设项目,短短的十余年时间里便拥有了世界第一的高速铁路网,其在施工建设方面积累的经验可谓异常丰富,同时无论在运营还是管理上,中国高铁通过不断的摸索,也形成了一套独有的管理和经营体系,并在不断的实践中不断成熟,而更重要的是,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无论在施工建设,还是设备设施上,中国高铁都已经拥有了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中国高铁已经有能力、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双手攻克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题。
从表面上看,中国高铁走出国门是经营策略的转变,但从深层次来看,中国高铁走出国门是我国高铁技术甚至是我国科技手段不断进步的体现,走出国门,让更多的人、更多的国家了解中国高铁,了解中国,这才是中国高铁称之为“世界高铁”的真正含义。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