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太原铁路局传来消息,“中国第一煤线”大秦铁路尽管是在集中修施工期间,该条运煤专线日均运煤量仍能达到105万吨,创造了大秦线施工历史上日均运量的最高纪录。(中新网太原10月29日电)

大秦铁路作为西煤东运的主要通道,承担着中国铁路近五分之一的煤运量,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作为中国第一条双线电气化开行重载单元列车的运煤专线,大秦铁路创造了创造了无数的奇迹。自1992年开通运营以来,运量逐年递增,从设计之除的1亿吨年运量,达到了现在年运量4.5亿吨,在不断创造奇迹的同时,大秦铁路也成为全路乃至世界的示范性重载铁路。

由于繁重的运输任务,大秦铁路运输安全面临着重大考验,所以每年要在春秋两季开展两次“天窗”集中修施工,对铁路线路、供电、信号等设备进行集中检修,确保设备稳定,保证运输安全。

今年的秋季集中修施工每天3个小时的检修时间,为了减少集中修施工对铁路运输效率的影响,铁路部门制定科学严密的施工组织措施,严格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管理,卡死施工现场各项安全关键作业,确保集中修施工各项作业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据统计,大修换轨122.7km,人工成段更换轨枕17340根,大机清筛131.791km,大机捣固线路1392.67km,投入维修人员2万人次,作业机械119台,是近年来大秦铁路最大规模的一次检修,也是机械化程度最高的一次检修。

同时,铁路运输部门与煤矿、港口进行协调,积极组织、科学调度,做大限度的减少集中修施工对运输效率的影响。在每次“天窗”施工前,装车站和卸车站提前将在站的列车提前对位,确保在天窗施工中的3个小时内装、卸设备不停止作业。

此外,为了确保大秦线运输秩序畅通,为减少在集中修施工期间大秦线等线列车,铁路部门最大限度的组织两万吨列车的开行,有力的缓解了在施工期间大秦线运输组织压力,大秦线在今年秋季集中修施工期间实现了施工和运输双赢局面,又一次创造了历史奇迹,再次书写了大秦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