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正悄然加入一项新话题——高铁。中国积极向世界各国展示高铁技术,中国高铁“出海”步伐正在加快。(11月3日 新华网)
一个国家的强盛不是能够制造出多么多么精美的瓷器或者修建多么富丽堂皇的殿宇而是能够将自己的技术、发明推广到别的国家,记得以前曾经读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我们发展中国家运输出去一车的衣服换回来的是发达国家几张光盘而已,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就价值而言技术的含金量远远高于一车廉价的衣服,这个时代要想真的让国家强盛就必须走技术路线,让自己的技术走出去。
为何要走出去?上个世纪,当我们国家还处在建国初期的时候,国内的生产力远远低于其他国家,虽然我们很努力但限制于技术我们的生产力一直没有得到释放,在战术上我们更多的是靠着人海,在朝鲜战场上我们利用的是肉搏,而他国却在利用高科技,显著的差别让当时的国人意识到我们必须要在技术上领先才能够更多的减少我们的损失。因此,“两弹一星”在这样的条件下,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由一群爱国之士凭着一己之力制造出来,使得我们的技术能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也为我国的国防打下基础。
我国高铁起步相比其他国家较晚,但随着我们科研人员的努力,我们逐步掌握了先进的高铁技术,一举摆脱了高铁维修依赖国外专家的窘迫局面,因此高铁热开始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高铁已经全面铺开,除了原来的广东、上海、浙江等地区有高铁,在西部地区一条条高铁线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划当中,就连别国印度都以中国造高铁挺进西部为理由开始建造高铁,可见高铁已经成为“两弹一星”之后的又一大品牌。
走出去,是为了更好的让中国高铁技术成熟,所谓在家练兵百日不如出门实战一回。我们的高铁在国内的丘陵地带、高山地带都有了建造的经验,过不了多久,我们也将有一条高原地带的高铁线路,但是终究还是家雀没有成为鸿雁。中国高铁技术拥有先进的水准和低廉的建造成本,已经具备了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与出口单一的高铁列车不同,我们已经有了成套的成熟思路和技术,如果不趁此机会大展宏图那就真的丧失了天赐良机。
从高铁技术出口泰国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的高铁技术已经走了出去,凭借高铁的修建我们的西南地区将会很快与东南亚国家形成一条纽带,高铁线路将为东南亚国家打开中国的大门,也为中国商人到东南亚提供快捷的通道,其意义绝对不会亚于巴拿马运河的重要性,而且这些高铁建设后属于当地国家,这样更彰显出一个励精图治的国家宽广胸怀的一面。
笔者以为:高铁技术的出口象征着中国外交进入高铁模式,与以往的订单不同这一次的含金量是很高的,借助高铁技术更多的国家会了解中国不仅仅会制造外壳还会发明内部“零件”,中国将从一个替别人打工的国家逐步成为一个能够自己发明创造的新兴大国,因此高铁的出口是中国外交的胜利更是民族发展的指向标。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