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昨天在出席中国高铁展时对泰国总理英拉表示,中国高铁技术先进,安全可靠,成本具有竞争优势,希望中泰加强铁路合作。这是李克强在两天的时间里面第三次表达希望与泰国进行高铁合作的意愿。(10月13日 《东方早报》)
自李克强总理将这张中国的“高铁名片”递交给了泰国总理英拉后,引起了世界上较大的反响和关注。在面临着“想致富,先修路”的时代需求,泰国总理英拉上台后,已明确泰国将在2022年前完成4条高速铁路的建设,总长度1800公里左右。首阶段招标施工面对全球展开,中国、日本、韩国及法国都表示有意竞标。在笔者看来,这场高铁招标的角逐,就犹如一场比武招亲。只有谁的功夫深、底子好、技术强,谁才能成为最终的赢家,抱得美人归。
10年前的中国,在高铁建设方面就像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卒,为了练好“武功”,四处拜师求艺。签订协议,重金采购,先后引进了日本新干线及德国西门子等高铁技术,在经过几年的自身的努力学习、摸索、消化吸收再到创新,已实现了70%的高铁国产化率。在有这技术先进,安全可靠,成本低等竞争优势下,意味着中国已经从当年高铁的无名小卒摇身一变成为了今天高铁技术的行家之一。
中国高铁飞快的成长,获得了赞赏,也引来了蜚语。作为高铁建设的老师傅,掌握高铁核心技术之一的日本,在看到中国成为自身竞争对手时,却让日媒提出了中国高铁技术是根据日本技术改良、仿冒的观点。虽说10年前中国向日本购买了高铁技术,但中国也向日本方面支付了大量的技术转让费用,技术的所有权,改良权早属于中方,一个愿买一个愿卖,处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现在却因为竞标,到处嚷嚷着别人是山寨,实在过于矫情。
据笔者了解,现在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100%掌握全部高铁技术。也意味着还存在着国际分工的情况,大家谁都是在相互学习,相互探讨,相互合作的阶段,根本不存在谁才是100%的原创问题。否则日本也不会只通过媒体来有目的性的宣传,而不选择国际法庭的途径进行起诉。再从技术层面、逻辑思维上来说,当时中国高铁技术的购买除了日本的时速250公里的技术,还有西门子的时速350公里的技术,更加必要对日本的技术行进所谓的“改良、仿冒”。
每个国家的高铁发展都会受到一些条件的限制,导致技术的提高存在增长差异。中国有着世界上最长的通车里程为高铁发展提供经验上的优势,物美价廉也是有规可循,成为高铁发展最快的国家早已无可厚非。日、法、德等高铁老牌国家也有着自己的优势之处,竞争泰国高铁项目最终还得已自身技术条件为筹码,实不应通过恶意诋毁、捏造事实等手段来达到目的。
自古英雄不问出处,高铁发展只看技术,技不如人却声声抱怨,难免只会让人贻笑大方罢了。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