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已经52岁,在车站工作32年了,对铁路有了归属感,也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大发展。从普车到动车高铁,我相信铁路的发展会越来越好。”(经济日报10月4日)
在代表中国铁路形象的北京南站,有一个仅有5名职工其中3人还都在50岁以上的的土建工区,负责南站32.2万平方米的主站房、24个站台以及7.2公里防护围墙的巡检工作。上到椭圆形屋面、下到10多米深的地下管廊,东到沙子口,西到玉泉营的防护围墙、声屏障,都在他们的巡检范围内。站内的玻璃幕墙、地砖、自动门,以及全站24间大型公共卫生间,一切与房修土建有关的零碎活计,哪儿有需要,他们就在哪儿。平平常常一天下来,至少要“急行军”超过5公里。王德友是他们中的一员,面对记者的询问,他十分平静地说:“只有铁路好了,我才会好,大家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在这个频频刷新旅客发送记录的国庆假期内,当人们调侃于断桥边人山人海“连法海也被人海挤下湖去”的时候,当九寨沟的旅客受困于山间只有靠徒步走出景区的时候,当一些不文明举动在《旅游法》实施首日屡屡现身名胜景区的时候,你可曾想到有这样一群年过50的铁路职工,在离地面20多米的弧形屋顶上认真巡检,他们说,为了旅客安全,再辛苦也值得。
在笔者所在的单位,年过50的职工也有不少,他们中也有仍然奋战在生产第一线从事调车、接发列车、道口等充满风险的岗位上,白夜颠倒,没有节假日。但象王德友这样仍然从事高空作业的,的确少见,他们的每一次作业,在笔者看来,都是一次对生命的礼赞,他们在屋顶上流下的每一滴汗水,都足以让对现有工作不满意的年轻人羞愧。中国铁路近年来的飞速发展,正是由于王德友这样的老职工以身作则,把对铁路的深情和厚爱传承到年轻职工身上,共同肩负起铁路发展的重任。
为什么眼里会饱含热泪?因为我对这块土地爱得深沉。正在走市场的铁路离不开王德友这样的老职工,更需要他们在退休之前赶紧培养接班人,把对铁路的热爱传承下去,书写铁路发展壮丽新篇章。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