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参加了以“立志”为主题的讲堂,数位同志围绕“立志”这一主题展开了各有特色和侧重的演讲,鼓励广大青年职工存志、进取。演讲例举了周杰伦、新东方等成功的事例,作为“有志者事竟成”的辅证,过度着重于把社会意义上的成名和生财作为了成功的标准,而忽视了品格性情的培养。

        成功教育始于80年代中期,是以激励教育对象追求并获得成功的教育,着重于挖掘个体的潜能,挖掘学生追求成功的欲望以此激发其内驱力。其成功的标准往往是事业有成、出人头地等等。

        可人生的成功仅仅只是物质上的成功吗?把锤炼坚忍的性情、丰富美丽的内心、培养乐观的情趣放在考名牌学校、进大公司、升官发财之前难道就是“胸无大志”的表现吗?回答自然是否定的,不论社会怎么变革,时代怎么进步,人对于内心的追求都有不可否认的巨大意义和价值,因此,成功教育因注意不温不火,防止过度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