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法制晚报》9月28日报道,乘客张先生近日在12306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网上看到,由清河城开往北京方向的几趟列车的票价出现了在十一前后票价不一致的问题。由此引发部分网友对“国庆期间火车票涨价”的质疑。

笔者以为,部分网友因十一前后票价不一致而得出“国庆期间火车票涨价”的结论,是对铁路票价政策的一种误读。  

首先,根据我国《价格法》规定,铁路客货运输价格属于政府定价。由国家发改委和其他有关部门制定。制定价格时,应当组织听证征求消费者意见,并经过国务院批准。火车票定价须经过严谨的法律程序,且主导部门在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换句话说,铁路对火车票价说了不算,无论是过去的铁道部还是现在的中国铁路总公司对火车票价都没有决定权,只有执行权,火车票价不是想涨就能涨的。

其次,从火车票价的发展历史看,火车票价特别是客运票价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与公路、民航等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相比,10多年来价格基本没有发生变化。虽然今年铁路进行了管理体制改革,成立了中国铁路总公司,向走向市场迈出了重要一步,但国家对火车票价的监控自始至终都异常严格。当年茅于轼教授提出春运火车票涨价以缓解春运难题,不仅受到社会舆论的激烈批评,而且促使原铁道部作出春运火车票不涨价的承诺。之后每次传出铁路涨价的声音,都被国家发改委迅速否认。由此可见,对于火车票价,即使铁路想涨,恐怕也是有心无力。

再次,从火车票价构成来看,部分网友对铁路现行票价政策缺乏了解或了解不够透彻。据《法制晚报》记者向12306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核实,10月1日前的火车票价执行的是特定时段的打折价,十一长假期间的火车票价才是经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核准的政府指导价。这意味着,10月1日前的票价是中国铁路总公司实行促销政策的产物,十一长假期间恢复原价,说到底是中国铁路总公司根据市场需求改变了经营方式,根本谈不上涨价。作为企业,中国铁路总公司对经营方式进行调整,无可厚非。相对而言,部分网友在未全面了解事实前,将“十一前后票价不一致”直接定义为“涨价”,既有失偏颇,也不符合实际,完全是一次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