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富,先修路”,一句民间俗语折射出国人对交通便捷的期盼。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高铁、客专这样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交通工具更是望眼欲穿,高铁也已经成为人们地域自豪感的一个重要来源。
但凡有高期待,便会有高关注。许多媒体抓住了这一点,为了提高报道的关注热度,对涉及一些铁路的开工、竣工、开通时间等进行不实报到,大放“卫星”。这些不切实际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攻自破,但是大众被欺骗的感情却无法找回。
就我最近看到的一个例子,一位网友在当地的论坛发表了一组关于广西柳南客运专线今年9月11日柳州附近施工情况的一组照片,照片显示施工现场有未贯通的隧道,一些铁路桥也只架设了桥墩而未铺设桥梁。惊奇的是回帖的一位网友直接找出了一篇今年4月份名为“广西第一条城际高铁——柳南客专柳州段全线铺通”的报道,让人哭笑不得。类似的报道举不胜举,有的是夸大事实,有的则是空穴来风。
“放卫星”式的报到虽然一定时间内赢得了高关注,但是却实实在在浪费了一把大众的“表情”,更糟糕的是向社会传递了一种铁路建设方不够作为导致蜗牛速度的假象。其实铁路建设项目有制定好的进度计划和工期,而且为保证铁路建设的质量,铁路也要求严格执行铁路建设项目工期,以工程质量为核心,尊重工程建设的客观规律,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压缩工期,保证建设项目有序推进。另外一方面,媒体频放“卫星”也会给铁路建设方带来一定的舆论压力。
目前,我国铁路的发展处于一个较快的发展期,越来越多的人将会享受到高铁所带来的便捷。急切的盼望之心可以理解,但是我们在面对某些媒体的“卫星”报道时还应该更加的理性。同时,也希望媒体勿放“卫星”,为铁路科学建设创造一个好的环境。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