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起,铁路部门调整了火车票退票和改签办法,火车票实行全国通退通签,同时实行火车票梯次退票方案。

每一次进行改变都会有支持和反对的声音, 反对的声音主要在于退票费用跟以往有较大的出入,影响到多方利益。虽然铁路部门一再强调此方案意在“引导旅客提前退票,加快车票周转,让二次购票时间更加充裕,方便其他旅客出行”,但民众似乎并不“领情”,甚至有言论质疑铁路部门此举为“变相涨价”,欲借此谋取经济效益,是在损害旅客的利益,当然也不乏力挺“梯次退票”这一“利民之举”。

在这里,我们姑且不论谁是谁非,也不便臆断“梯次退票”意欲何为,而反对者是否为的是图一己之私,因为“梯次退票”方案在短时间内未能尽显其效果,因而也就不应轻易下结论。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其中必然有不少反对者的初衷是为了自己的那点“小九九”,而那些通过非法倒票牟利的“黄牛”毫无疑问的在这些“黑名单”之中。

据媒体曝出的数据统计,从今年1月1日至7月15日,全国铁路日均退票量同比增加77.6%,而在开车前24小时以内退票的比例为73.5%,很明显,退票时间多集中在开车前24小时内。很显然,“梯次退票”并非能真正削弱“占票族”的势力,但相比5%,10%和20%的退票费将会让很多“占票族”有所顾忌,从而缓解短时间集中退票带来的压力,退票日期结构上也将有很大的的变化,有利于加快车票周转,让二次购票的时间更加充裕,同时也能提高席位的利用率。

当然,有政策便有对策。“梯次退票”方案尚未实施之前,便有人想出“先改签再退票”这一“绝招”。为此,我们不得不感叹民间“智囊”不少,果真是“藏龙卧虎”。不过这样一来,我们是否也能看出这些“谋士”的意图,不能排除他们之中有不少是为了自己的那点“蝇头小利”而有意寻找制度的“空子”,而且如此作为将让更多旅客的利益受损,也是对铁路资源的一种极大的浪费。

一般人看来,人一旦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问题,必然会有所偏差,容易进入误区。就“梯次退票”一事而言,相信有不少民众是掺杂了种种的个人成分在里面,从而有失偏颇,未能客观看待“梯次退票”,过于将视线对准5%、10%、20%这三个数字,而并非方案本身意义,殊不知此方案是针对于那些“占票族”,尤其是为打击“黄牛党”所制定的。

要知道并非所有人都要退票的,而对于“占票族”而言,有得必有失,每个人都应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只要不损害其他旅客的利益,就不用付出那多余的“退票费”。而“梯次退票”意义在于权衡所有旅客的利益,维护购票秩序,营造良好的购票环境。事实上,如果能少些“占票族”,那我们就都不用如此麻烦,而“一票难求”的压力也将有所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