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铁路食品安全、让旅客吃上放心餐,按照中国铁路总公司 《关于做好2013年铁路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要求,9月至10月,全路集中开展餐车中途补料管理专项整治活动。(中国网9月12日)

民以食为天,出门在外更是把吃好放在首位。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首先想到的是当地有什么特色小吃,其次才是打探有什么好玩的地方。相对于落地之后注重吃特色而言,在车上,咱老百姓最关心的莫过于吃得安全了。围绕旅途用餐,铁路、公路、民航新招不断,竞现风流。

笔者在三种交通方式上都曾用过餐,深有感触。民航走的是高端路线,提供的饮食质量高、品种多、数量少,适合注意保养的白领人士。公路基本上是路边店,好坏不论先管个肚圆。铁路则不一样,要兼顾各个层次的需求,高中低档都必须有。所以,在火车上用餐最能了解社会百态,也最考验铁路职工的职业素养。

铁路点多线长、旅客流量大、车流密度高,站车食品安全环节众多,且随着铁路建设的推进呈不断增长态势,食品安全保障难度也随之增大。铁路总公司在全路推行安全风险管理新机制后,食品安全作为重要一环也纳入了风险点控制,除了严把始发站点采买关之外,对于中途补料也做了五条明确规定:一是要取得食品流通或餐饮服务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补料人员有健康合格证明。二是建有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品供货流程合理,索票齐全,有质量检验凭证。三是有符合卫生要求的专用补料运输工具,食品加工场所符合要求。四是供货餐料符合净菜上车要求,有包装,有生产、保质日期等标识且符合要求。五是符合《食品安全法》规定的经营要求。

从采买入口到中途补料,我们看到铁路在确保旅客吃得放心上下了不少功夫,真正把关心旅客落到每一个细节上,这也正是市场化经营所必须的。在一个家庭里,抓住了对方的胃,就抓住了对方的心。对于正在进行市场化运营的铁路而言,管好了旅客的胃,让旅客顺心出行,就等于打开了效益的门。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