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博上一条谁才是高铁逃票主力选手的消息引发了关注。网友表示,高铁逃票的中坚力量是30岁左右的上班族。“频繁往返于两座城市的上班族最喜欢动逃票的歪脑筋。比如他们中的一些人工作地点在上海,但房子多买在苏州、无锡、昆山等地,周末坐高铁回家,周一再回到上海工作,他们可都是社会精英啊。”(金陵晚报,9月4日)

  喝着咖啡,看着报纸,吹着空调、敲着键盘,这些惬意的高品质生活写照大都是从事脑力劳动的白领阶层而言。如今,有些“白领”将脑力劳动进行“到底”,耍起了小聪明,在高铁上逃票也算“档次”不低,但得到实惠的同时,失去的是什么?

白领是指有教育背景和工作经验的、从事脑力劳动的阶层,是西方社会对企业中不需做大量体力劳动的工作人员的通称,又称白领阶层。作为社会精英阶层,白领们的收入在整个社会体系中属于中等以上。相较工薪阶层和许多个体经营和杂工来说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这些逃票的人缺钱吗?不缺,如果不缺钱还要逃票,那就是缺德。

公众的印象和社会的“定义”里这些白领群体,衣冠楚楚,举止文明尔雅,是一群站在道德高地上的人,引领者时尚潮流。将逃票与白领联系在一起,不禁让人蹉叹“精神文明”掉入万丈深渊。

当前,中国梦已是全国人民的追求,要实现中国梦,高度发达的精神文明体系建设不可少,它是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需要强大的精神文明内涵做支撑、做指引,才能有的放矢,才不会走弯路、走错路。这些逃票的个别白领在为国家的发展建设事业中、在社会精神文明的示范作用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在一盆清水中滴入了肮脏的污渍,搅乱了社会风气、摇生一变成为侵害别人利益的害虫。

希望这些“票逃逃”们,拿起社会风气的镜子好好照照,正正衣冠,堂堂正正做人,做一个引领新风尚的时代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