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铁路局昨日表示,为适应市场需求,铁路部门决定自2013年9月1日至9月27日、10月8日至10月31日,对京广、郑西、京沪高速铁路部分时速300公里高速动车组列车的商务、特等、一等座继续实行特惠票价,但不包括“十一”黄金周。预售期1-5天内,票价实行8.5折特惠;预售期6-20天内,票价实行8折特惠。(新京报8月15日讯)

从报道中不难发现,高铁车票继续进行打折,但打折只限于商务、特等和一等座等高级别席次。一直以来上座率最高的二等座并不在优惠范围中,引起了社会的热议。

首先,笔者认为高铁车票打折可以提高铁路市场竞争力。打折受益者虽然主要是商务人士等高端客户,但竞争对象主要是航空,相较于经济实惠的二等座其上座率一直不高,此次进行打折,可以提高铁路的市场竞争力,获得部分航空客流。这是必须肯定的。但目前推出的高铁打折优惠业务,只是面向普通乘客很少选择的高级别席次,最受大众欢迎的二等座被排斥在外。铁路方面也由此受到部分中低收入消费者的诟病。笔者建议,铁路方面淡季打折可以不只限于高铁或动车,而应该结合实际情况,面向所有列车和各种席次出台不同优惠办法,进行更大范围的试水。

其次,车票打折显示出铁路票价机制正在走向市场化。长期以来,我国既有铁路票价一直实行政府定价,票价形式单一,不能灵活反应客运市场的变化。此次差异化营销符合是符合企业实际的重要举措。说明铁路正在探索新的票价机制,从而提高高速铁路的市场占有率以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二等座票上座率较高,未纳入打折范围,也是符合市场规律的。在遵守有关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企业当然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自主制定营销策略:二等座不愁卖就暂时无需促销,打开高端市场则是铁路发展所需,所以对上座率较低的高级别席次促销就在情理之中。更何况高铁和动车组的二等座上座率高,其实也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如果“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一味要求铁路票价越低越好,导致铁路持续亏损,还能达到改革目的吗?

高铁车票打折是在转变经营理念,在不断进行市场化探索,既是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是顺应民意的好措施。此次高铁打折是在延续铁路市场化改革之路,在客运方面所做出的有限度试水,并未全面推行实施,显然是在摸索经验,为建立完善的市场竞争机制奠定基础。

笔者认为,高铁打折在根据市场供需变化灵活应对时,可以让打折幅度更大、订票周期更长,全力提高整体上座率,通过挖潜增效实现利润最大化。民众对铁路市场化改革也应多些鼓励和支持,改革方案不能一蹴而就,只要坚持下去不断探索和总结,让火车票价格逐步与市场需求对接,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