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部门的巨额债务,不能再参照以前模式,不能全部由纳税人买单。铁道部的2.66万亿负债,倘若真如报道所说的那样全由国家买单的话,相当于13亿中国人每人负债2000元人民币。2012年中国公共财政收入为10.37万亿元,2.6万亿占比超过20%,这样既不公平,也不正当。(5月31日新华网消息)
从铁路总公司成立之初,公众便对原铁道部的2.66万亿负债异常关注,改制方案中的“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继承原铁道部的所有负债”的方案,让大家关注暂时恢复到一个相对平静的状态。最近有不少媒体报道:中国铁路总公司在跑国务院汇报情况,想让国家把铁总背负的债务给免除了。这个报道再次引起了大家对铁路负债的关注,担心铁总的负债全由纳税人来承担者有之,为破解巨额债务出谋划策者有之。仔细分析公众的关注焦点,总体的感觉是强调铁总应承担责任的居多,关心铁总走市场过程中应有权利的居少。
这2.66万亿的负债该如何来解?应该由相关领域的体制、经济改革专家通过深入的调研、反复论证后,才能提出具备可行性的方案。作为公众,如果都来充当专家,似乎有些不妥,也不利于铁路改革的深入推进。笔者认为,在对待铁路的改革上,公众需要的是给铁总一个权利和责任相对等的环境。
铁总所有的负债全由国家买单这个自然是不合适的。作为一个企业,生产经营中所发生的负债,如果全由国家买单,那和市场经济规律是背道而驰的,不可能得到批复同意,作为铁总也不可能去作如此的申请。所在,公众担心负债最终全由纳税人买单其实是一个伪命题。
同理,要铁总在确保建设规模和大量公益性运输的同时,完全承担所有的负债,似乎也不太合理。铁路实现了政企分开的改革,铁总作为企业,自负盈亏本是理所应当的。但铁路每年承担着近千亿的公益性运输损失,保持铁路建设的平稳较快发展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再加上安全生产和提高经营效益方面的责任,铁总的压力有点大。虽说这些责任和压力是一个企业应该担当和承受的,但相对于这些责任,铁总所拥有的权利似乎并不对等。
要铁路走向市场、自负盈亏,却不给予铁总作为市场主体的权利。最明显的便是体现在车票价格上,客车的基本票价已经18年未涨了。这18年来房价翻了几翻,油价、物价也都是大幅上涨,铁路运输的各类生产成本也是随着物价的上涨大幅增加,客运基本票价为何不涨?因为这关系到百姓出行的民生问题,是铁路的社会责任使然。然而,承担这份社会责任,仅仅靠有心是不够的,还需要以牺牲巨大的经济利益为代价。现在若要铁总完全自负盈亏,承担所有负责,却仍不给其一定的车票定价自主权,合理吗?
要铁路平稳较快发展,却总是盯着铁路的负债不放。铁路建设投资大,回报周期长,这是一个基本的经济常识。若要铁路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水平,为经济建设服务,那大量的资金需求必然会造成负债的增加。只要这个负债在国家的帮助和铁总自身的努力下是可控的,公众就不应该盯着不放。若要铁路的负债完全靠铁总自身的努力不增加并迅速减少,那唯一的办法便是放缓甚至停止铁路建设,一些百姓所盼望的经过家门口的铁路或许永远都只能出现在梦想里了;给我们出行带来巨大使得的高速铁路也将无法成网,发挥其最大的作用,这是公众愿意看到的吗?显然不是,但若公众一味要求铁总的负债全由自己承担,那以上的情形将很有可能变为现实。
破解巨额负债,既不能全由国家买单,也不能全靠铁路自身解决,铁总的权利和责任应该对等。应该建立并完善对铁路公益性运输的补贴机制,就像“两桶油”每年都因炼油业务的亏损获得巨额的国家补贴一样,铁路的公益性运输损失也应获得相应的国家补贴;应该给予铁总一定的车票定价自主权,可以参照民航,国家给同一个最高限价,然后由铁总自主定价;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民资入铁,真正拓宽铁路建设的融资渠道,促进铁路健康有序地发展。(张伟华)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