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铁集团某车务段服务了近12年的劳务工老王,在合同到期时被无理由地拒绝续签合同。在这个车务段,和老王一起被拒续签合同的还有很多人。不仅是车务段,铁路局的人们发现,身边常常一起工作的“老员工”们,有不少忽然之间消失了。(4月27日凤凰网)
据此,有人便推断在铁路系统工作的大量劳务工或将“集体消失”。事实果真如此吗?笔者认为,随着用人、用工制度改革的深入,劳务工早已遍及社会各行各业,就铁路而言,各个系统都有他们的身影。若仅以某个劳资双方的正常约满不再续签,就断定铁路劳务工将呈大面积消失趋势,未免有失偏颇。而对于铁路工作岗位上的大量劳务工来说,这样的假设性的消息无异于一场心理上的“地震”,于安全无益、于稳定无益。
我们有必要来看一下劳务工、劳务公司、用工单位三者之间的关系。劳务公司和劳务工签订劳动合同,和用工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指派劳务工为用工单位提供劳动服务工作。因此,在铁路工作的劳务工并不是与相关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新闻中提到的劳务工老王等被拒续签合同,显然不是被他所在的某车务段拒签,而是其所在的劳务公司。这一点,大家往往容易混淆。
劳务公司想要追求更大的收益,其向铁路输出的人力资源就必须是满足铁路不断发展所需要的;适时调整结构,确保劳务工队伍的市场竞争力是他们的生存之道。结构性的裁员是劳务公司主动适应市场之举,无可厚非。
劳务工分布于各铁路局不同单位不同工作岗位上,他们为铁路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我们只要稍作析,便可发现“铁路企业的劳务工将集体消失”这一推断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大量的工作需要有人来承担,仅仅依靠正式职工,人员上是无法保证运输生产的安全正常开展的,劳务工是不可能集体成为弃儿的。相反,随着铁路的快速发展,劳务工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级组织也都非常重视,说他们将成为市场的宠儿一点也不为过。
自铁路总公司成立后,铁路部门履行承诺,并未出现任何裁员迹象,更谈不上职工安置问题。大家都盼着铁路改革深入些,盼着火车朝着市场开,对着客流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莫因劳务工方面一点正常的人员流动便进行以点盖面的假设和推断。“五一”小长假即将到来,还是将目光多关注那些为确保动脉畅通的铁路人吧,相信他们中不乏劳务工,请给他们实实在在的关心。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