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与强降雨下户外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困境与出路
在如今的气候变化背景下,高温或强降雨、连续降雨等极端天气愈发频繁,而户外劳动者的权益保障问题也日益凸显。据统计,我国约有3 亿劳动者从事户外工作,他们分布在各行各业比如建筑、交通、环卫、快递等等。然而,这些劳动者在极端天气条件下的权益保障却存在诸多问题。 高温与强降雨下户外劳动者权益保障存在的问题 一是高温津贴的落实情况不容乐观。根据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 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 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然而,实际情况是,许多户外劳动者未能足额领取甚至根本没有领取到高温津贴。或是企业为结合自身的经济情况,对户外施工的劳动者提供的保障大弧度打折,慰问品、津贴都不能按时、足额拿到高温津贴。 二是防暑降温措施严重不足。部分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没有提供必要的防暑降温用品和设施。例如,在一些建筑工地,工人只能在没有遮阳设施的环境下工作,饮用水供应也时常不足。据不完全统计,约有 30%的户外作业场所没有配备有效的降温设备。 三是强降雨和连续降雨时的劳动保护同样缺失。在雨天工作,劳动者面临着滑倒、触电等安全风险,但很多企业并未提供足够的雨具和防滑设备,也没有对工作环境进行安全检查和防护。据相关部门统计,每年因雨天作业导致的工伤事故数量呈上升趋势。 四是工作时间的调整缺乏灵活性。在高温或强降雨天气下,一些企业未能合理调整工作时间,导致劳动者长时间暴露在恶劣环境中。比如,某些快递企业为了保证配送速度,要求快递员在高温时段照常工作,而不考虑他们的身体承受能力。再如企业为了抢工期,户外劳动者不得不再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施工项目工程的开通使用。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损害了户外劳动者的身心健康,也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甚至可能引发企业、社会之间的矛盾。 高温与强降雨下户外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建议 为了切实保障户外劳动者在极端天气下的权益,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强监管力度。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用人单位的监督检查,对未依法发放高温津贴、未提供防暑降温措施和劳动保护的企业进行严肃查处,并处于高额的罚款。同时,建立举报机制,鼓励劳动者对违规行为进行举报,并对举报者给予保护和奖励。 二是完善法律法规。明确高温、强降雨等极端天气下户外劳动的工作时长、劳动强度等标准,为权益保障提供更有力的法律依据。例如,可以规定当气温超过一定阈值时,必须强制缩短工作时间或者停止户外作业。再如对当地当天天气预报为准,实施相关规定。 三是提高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宣传教育,让户外劳动者了解自己的权益和在极端天气下应采取的防护措施。例如,开展相关培训,教授劳动者如何预防中暑、如何正确使用雨具等。政府部门和社会、企业组织应定期开展户外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宣传活动,通过宣传册、讲座、线上课程等多种形式,普及相关法律法规和劳动保护知识。让自己知道自己的那些权益到保障。 四是推动行业自律。建立行业自律的规章制度是行业自律的重要保障。这些规章制度需要明确规定行业成员的行为准则、职业道德、行业标准等,规定了行业成员在市场竞争中应遵守的规则和规范,对于维护行业的正常秩序和公平竞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鼓励各行业协会制定自律规范,引导企业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积极保障户外劳动者的权益。例如,建筑行业协会可以制定统一的防暑降温标准和雨天作业规范。 总之,户外劳动者是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保障他们在高温或强降雨、连续降雨等极端天气下的权益,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通过政府、企业、社会和劳动者自身的共同努力,才能让户外劳动者在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享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才能让社会、企业健康成长。 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每一位户外劳动者都能在极端天气下安心工作,不再为自己的权益担忧。这不仅是对劳动者的尊重,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铁路资讯
- 2023第十六届轨道交通与城市国际峰会圆满02:03
- 陕铁职院:深化产教融合,打造产业升级创09:42
- 广东省“千企兴千村”(粤东)消费帮扶助06:50
- 重庆轨道15号线二期17标廖家溪轨道专用10:17
- 沪蓉高铁首榀钢横梁成功吊装08:22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