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5日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一共使用了40个“创新”,他指出:要深化创新驱动,要依靠人民群众的无穷创造力,要鼓励创新,要加快创新发展,宏观调控要创新,扶贫要创新,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要创新,促进消费增长要创新,投资要创新,优化区域发展要创新,社会治理要创新,国防科技要创新,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继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总理字斟句酌的报告,多次将“创新”二字铿锵有力地诠释,足见“创新”在国家继续发展和深化改革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更是一个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人类文明的进步,需要创新来推动;民族的繁荣昌盛,需要创新来驱使;国家富强、人民幸福需要创新来促进。中国,要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这一质的改变,创新也是唯一的出路。同样,企业要展现蓬勃生机,永葆长盛不衰,需要创新来实现。中国各项改革正在继续推进,改革逐渐涉入深水区,改革中遇到的一切问题,都需要用创新来解决,改革和创新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作为国家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市场主体,国有企业肩负着振兴民族工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保证国家战略物资供需平衡、实现资源有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等特殊的使命和责任。当前,国企改革不断深化,国有企业面临着优化组织结构、增强信息化水平、提升质量、增加效益、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民族企业等一些列重大课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创新”,此外别无他法。改革就会有阵痛,创新就要付出代价,这是矛盾的统一体。作为国有企业负责人,最重要的就是要紧紧跟随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改革发展方针,围绕国家发展的各项部署,有条不紊地进行改革,构筑创新机制,营造全体创新的氛围,绝不能满足于当前的成绩而裹足不前,更不能沉浸于过去的辉煌而得意忘形,要拓展见识、理清思路、撸起袖子、迈开步子,大胆启用有朝气、活力、创新力的年亲人,不拘一格使用人才。要深知,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的浪潮中,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裹足不前只有灭亡。
作为有理想、有抱负、有责任、有担当的青年一代,我们不能因循守旧,要强化创造理念,敢于标新立异,在竞争中培养创新意识;要树立科学的思维,广泛吸收前人的知识和先进经验,善于大胆设想,敢于付诸行动;还要有坚强的信心和意志,屡败屡战,善于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更新知识、创新思维、创新工作,做一个合格的创新型的人才。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