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国计民生看两会。而两会上众多声音之中,“铁路”、“高铁”这两个名词也格外吸引眼球。不少网站报道时采用了这样的标题:《李克强:今年要完成铁路建设投资8000亿元》、《小荔枝跑两会:共叙高铁梦 让远方不再远》、《两会传递铁路建设好声音》……中国铁路,特别是高铁,能在两会当中拥有这么高的关注度,与其近年来突飞猛进的发展离不开,与其释放出的经济效益分不开。

铁路是连接各大经济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大动脉,加快铁路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这并不是一句空话套话,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一条铁路新线,带来无数机遇,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为企业发展营造希望,为当地百姓带来便捷。开辟一条新线路的新闻往往能令即将被纳入网络的城市激动万分,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速度带来激情,也带来满满幸福感。高铁网络不断铺设过程中,大众对这项大工程的态度也由最初的怀疑谨慎变为认同赞扬,对其内在价值的逐步认同过程,也正是高铁效应逐渐凸显的过程。

铁路在承付国计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铁大哥”也擎起了应有的责任与担当。作为承付特殊责任的国有企业,铁路部门始终把握好保证市场经济下发挥企业盈利的根本属性与确保服务百姓出行的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本次两会中,全国政协委员刘金虎呼吁:快速融入全国高铁网,助力宁夏发展“加速度”、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科技厅厅长张震宇:呼吁郑州形成“米”+“品”铁路交通格局……关注国家发展,关注百姓民生的委员们,围绕铁路发出新的提案,也在侧面印证着铁路发展对于社会的重大意义。

回首过去,1978年秋天,邓小平在访日期间乘坐新干线从东京前往京都,看到列车风驰电掣般行驶,他深有感触地说:“像风一样快,新干线推着人们跑,我们现在很需要跑。”而如今,中国高铁在经历最初的挫折后,迎来了大踏步的发展,不仅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主流的、越来越受喜爱的出行方式,更成为新的外交名片走出国门,成为了中国崛起为世界超级大国的最新象征。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两会上有关铁路的好声音越多,铁路承担的责任就越重。未来的路,铁路任重而道远。(王田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