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铁路总公司终于在获得高铁动车定价权一年后,首次对票价进行了调整。虽然目前只是针对东南沿海时速200-250公里动车组,但是这无疑向更加灵活的市场化定价机制迈出坚实一步,也向市场传递今年铁路改革的积极信号。(2月25日中国证券报)
铁路改革一直是铁路发展的主旋律,特别是近年来铁路的投资建设不断加大和债务压力的进一步凸显,迫使铁路加快了改革进程。虽然铁路对于改革的需要十分迫切,但像铁路自身定位和特色等问题还需正确解读好,在“快”改革中加入“慢”思考。
铁路不同于其它的国有企业,其改革过程中在需要提高经营效益的同时,还要考虑民生问题。铁路是人民的铁路,因此我们不光要算收益账,更要算方便群众的社会账。就拿现在依旧开行的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开往通辽市的6041/2次绿皮列车来说,开行至今获得了沿线群众的一致好评,这就是改革进程中需要保留的“慢”。
“快”是铁路改革的主旋律,而“慢”就是其中的调和剂。就拿全国的“铁路网”建设来说,随着人们对出行要求的提高,高铁成为未来铁路建设的主力是毋庸置疑的,特别是对于东部发达地区来说,其高铁优势尤为突出。但铁路建设需要保证的是全国整体的交通效益,而绝非某个地区或城市,因此在对于一些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西部地区,慢车就显得非常适应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增收的需要。因此,在高铁建设中,快有快的优势,慢有慢的需求。
铁路的票价和建设一样,都需要“慢”思考。虽然高铁票价自主定价是大势所趋,目前针对东南沿海时速200-250公里动车组也相应的调整了票价,但看似自主定价的背后也并非随心而欲,而是要遵循一定的内在标准。就像许多网友对于“西部贫困地区快建高铁”的论点不认可,而是对该地区绿皮火车的保留深表赞同一样。这种绿皮列车能在动辄就翻倍的物价市场行情里,多年来保持一张几元且最多不过十几元的车票,这就是铁路铁肩担道义,将社会“慢”公益与经济“快”发展相互融合之后作出的“理智”选择。
铁路在加快改革进程的同时,应当做到“不忘初心”,始终坚持“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快”步调需要“慢”思考,快慢结合,才能相得益彰。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