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报道,1月1日零时,88个标箱、700吨出口货物在办理完海关通关手续后,搭上X8024 / X8065次中欧班列(义乌—伦敦),从浙江义乌铁路口岸海关监管场所启程,驶向英国伦敦。这是国内首趟驶往英国的中欧班列,也是从浙江义乌始发的第8条铁路国际联运线路。

2016年中国物流业大事件之一就是,铁路货运改革加大力度,启用“中欧班列”统一品牌。这一年,中欧班列(郑州)交出了一份出色答卷,开行251班,货值12.67亿美元。乌鲁木齐则充分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交通枢纽中心的优势,巧妙利用多式联运,满载而归······从克服时间成本、运输安全等问题,到想方设法解决回程货源短缺等难题,可以说,中欧班列的成长经历了一个行业的“市场培育期”的蜕变,也见证了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蓬勃发展。

“一带一路”与TPP不同,不是直接条款的形式,它不仅涉及到贸易条款,还涉及到沿带国家的基础设施。因此,这需要一个长期的“内外联动”。中国经济正面临速度换挡节点、结构调整节点、动力转换节点,在螺旋式上升的发展历程中俨然站在了新的历史方位上。对“一带一路”发展的考量,应对标“新方位”,方能对接沿线国家地区的民意基础!

从国家层面看,中国经济面临严重的威胁来自“去全球化”,继而不得不依赖消费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但除了沿海地区,中国内地处于国际产业分工中的末端。如果没有抢占资源的平台的话,只能等待资源从发达国家到沿海地区,再到内地城市的梯度转移。因此,中欧班列除了发挥货物运输通道的作用外,直接可以跨过沿海地区,为中国内地城市吸纳全球的资源、技术、人才等重要元素打造快速通道。

从全球角度看,中国经济的很多不稳定因素来自外部。比如“逆向”资源的流动。从特朗普的最新表态看,再加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形势,中国经济面临的打压力度不校面对全球化动力由强转弱的现实和由弱转逆的风险,如何寻求更高效、更具国际竞争力、更有发展后劲的“新均衡”是一大挑战。与此同时,欧洲因其难民问题、民粹主义等因素,也希望与中国能互动贸易,以此作为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抓手。因此,就目前国际形势而言,中国与欧洲达成的贸易共识是“一带一路”发展的助推器。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全面深化改革迎来“施工高峰期”。未来,中欧班列要连接中欧陆路,成为中欧国际货物联运大通道,依然是任重道远。对此,各企业想要融入到国家战略红利中去,就要达成共识,统一战线,发挥好“内外联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