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通讯员崔晓华)她是退休工友眼里的“number one”,是街坊邻居眼中的“老玩闹”,也是青工们心里和蔼可亲的“姥姥”。她就是呼铁局集宁机务段(原呼和机务段)火车头秧歌队队长安凤英。
1941年,安凤英出生在一个铁路世家,从小受到铁路家庭的熏陶,对铁路有着很深的感情。1995年,在铁路生产一线摸爬滚打大半辈子的安凤英退休后,觉得自己一生都受惠于铁路,还想继续发挥余热,干些有意义的事情回馈组织,爱玩的她萌生出组建老年秧歌队的想法,没想到想法一经传扬,一呼百应,立即得到80多名退休职工积极响应,并逐渐发展到100多人。
这么多人奔她而来,怎样管理?在哪儿安置?活动经费如何筹集?安老太跑路局、找单位、进社区,能找的关系、能托的人都联系了个遍,终于在铁路局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找到了活动地点,配齐了锣鼓、腰鼓、音响等设备。
为了尽量不给组织添麻烦,安老太干啥都亲力亲为,编节目、抓排练、设计服装、为队员们描眉画眼,还东奔西走联系各类演出事宜,她的任劳任怨也感染了队员们,有人自告奋勇当起了秧歌队的“管家”,有人悄悄地承担起了武术和舞蹈队的管理与排练……随着管理的完善,秧歌队逐步走上正轨,演出也越来越多。从1995年秧歌队成立至今21年来,先后演出千余场,多次与国家铁路文工团同台演出、上百次受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各类活动组委会邀请,演出照片贴了好几面墙,荣获奖状、锦旗数百件,墙上没地方挂,就成摞地堆在了一边。
随着秧歌队的名气越来越大,档期也越排越紧,安老太每天都能接到很多演出预约电话,其中也不乏一些“不法分子”。一次,安老太接到一个陌生电话,表示愿意为秧歌队提供活动场所和资金,条件是帮助他们宣传“法轮功”,安老太一听断然拒绝了“不怀好意”的贿赂,她说:“我虽不是共产党员,但我受恩于共产党,一辈子都要发挥余热,快乐作为”。后来,还有艺术团想收编秧歌队,并“改旗易帜”,安老太一口回绝,她说,人不能忘本,秧歌队无论走到哪里,都必须带上“呼铁局”三个字。
平时,安老太除了忙着演出,也爱管单位里的“闲事”。看到机务段的职工上下班的道路坑坑洼洼,雨天难行,安老太就带领秧歌队的队员8次向“百姓热线”反映,终于引起内蒙古电视台雷蒙的注意,没过多久土路就修成了柏油路。听说机务段附近职工买药不方便,安老太趁着局领导现场办公的时机反映问题,药房也建起来了。得知机务段乘务员上班早出晚归,途中没有路灯和监控不安全,安老太积极向相关部门反映,于是路灯按上了,监控设备也普及了。今年,在内蒙古自治区霍洛基金“阳光快车”惠民政策的落实中,安老太积极与朝聚眼科医院协调争取,给铁路退休职工20多位老人免费做了白内障手术……如今,无论是小年轻,还是老铁路,大伙都知道这个“神通广大”的安老太。
安老太不仅在职工中颇有威望,还深得单位领导的信任,近年来,只要有大学生分配到机务段,领导们就让安老太给大学生们找住的地方,张罗锅碗瓢盆,监督他们不要学坏,走正路、学业务,所以,青工们都亲切地叫她“姥姥”……
今年底,安老太要回东北老家参加同学聚会,她说:“我同学都发达了,住别墅、开豪车,就我还是一名普通职工,但我不后悔,退休后还能玩出名堂,继续为组织分忧解难,这辈子值了1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