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17日我国第三个扶贫日到来之际,记者从中国铁路总公司获悉,一年来,铁路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决策部署,加强与地方党委政府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铁路建设扶贫和运输扶贫优势,加大定点扶贫、片区联系工作力度,大打“组合拳”,取得了一系列新成绩。(人民铁道报2016-10-19)

铁路系统不仅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国计民生,还有很多特殊性,正是这些特殊性让铁路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多方面都有了不俗的表现。以扶贫工作为例,铁路系统就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国家扶贫等战略要求下,在贫困地区发展铁路事业,搭建贫困地区和外界联系的交通线,将贫困地区和发达地区联系起来,让发达地区的资金、信息都涌进来,并同其他方面相结合,使贫困地区借助铁路,发挥本地区的优势,发展旅游、加工等产业,彻底改变落后面貌。

尽管我国的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在飞速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还有很大一部分地区还处于贫困地区,造成贫困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是交通的不便还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交通的不便,很多地区的特产不能及时运输出来,尤其是一些时令鲜果只能白白烂在树上,烂在地里。也有地方有优美的自然风光,但是因为交通的不便和宣传的不到位,不为外界所知,守着金山银山过穷日子。还有的地方本身有很好的资源,但是缺乏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资金,只能从事零星简单的粗加工,不能形成规模,更不能形成品牌。造成贫穷的原因可以说是各种各样,但是交通的不发达几乎是一个共性的特点,针对这一情况,铁路部门认真调研,在这些地区发展铁路事业,将其与发达地区联通,将这些地区的产品运输出去,将外界的先进产品、资金和理念带回来。

和其他的扶贫方式不同,铁路建设扶贫是给了贫困地区一根发展的拐杖,是授之于渔,而不是简单的授之于鱼,在帮其脱贫的同时,更激发其内在的活力,让欠发达地区由内而外的发现自身优势、发展自身经济。这样的帮扶更像是外出打工和在本地建厂的区别,外出打工的确能靠一己之力带回有限的资金和技术,但是本地建厂则更能发挥本地的优势,受益的是一个地区的人们,不同于外出打工富一人富一家。

在第三个扶贫日到来之际,回顾“十三五”期间铁路部门对扶贫任务的落实,靠铁路建设的特殊性和优势性,在很多国家重点贫困县修建了铁路,建成了高铁,带动了这一地区的加工、旅游等行业,让许多贫困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打工挣钱的愿望。不仅扩大的我国旅游业的版图,发掘了旅游景点,让贫困地区的人们借助旅游业发展餐饮、工艺品加工、农特产品的销售等,既保住了青山绿水又挖出了穷根,摘掉了穷帽子。不仅是在贫困地区开展铁路建设,还通过教育扶贫、医疗卫生扶贫以及乡村公路建设等方式为贫困地区的发展注入活力,和当地政府一道积极参与对贫困地区实行因地制宜的扶贫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