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中国铁路企业携先进产品和技术组团,在全球轨道交通领域规模最大的专业盛会----德国柏林国际轨道交通技术博览会参展,向国际参展商和参观者展示了中国铁路在装备制造、工程建设、运营管理和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实力与成果。(9月24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一带一路”和“走出去”战略实施进程中,“中国标准”、“中国制造”、“中国速度”等中国力量不断推动中国在世界贸易格局中经历着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标准”的角色转变。尤其在互联网+时代,“中国创造”、“中国标准”日渐渗入世界全球经济各领域。
有实力,就敢于“亮剑”。中国高铁从最初的技术引进到今天自主研发的短短14年时间,凭借着“中国制造”、“中国速度”,让高铁成为“中国名片”,成为世界受用的品牌产品。今年9月采用无砟轨道系统等多个自主知识产权新产品的郑徐高铁开通后,中国高速铁路总里程超过2万公里,继续保持世界第一,每天开行的高铁列车总数达到了4300多列,中国早期规划的“四纵四横”的高铁网已基本形成。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 “一带一路”战略大环境下,印尼雅万高铁、非洲铁路、中蒙铁路、中老铁路项目全段中标、中泰铁路一期工程成本达成协议等为中国的高铁进一步输出和产业升级战略打开突破口,更是对全面采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装备的“高铁走出去”的实力见证。正如德国《世界报》文章称:“‘中国制造'和高质量成对立的时代已经过去,中国铁路或将占据世界列车市场的半壁江山。”
有实力竞争世界市场,根本靠的就是各个经济主体的实力竞争。当中国标准动车组“蓝海豚”和“金凤凰”完成了420公里对开交会实验,中国标准不仅让世界惊叹,旅客们更成功地在中国高铁上玩着日本新干线上玩不了的“立硬币不倒”游戏。现在的中国高铁已经拥有世界上最复杂、最发达的铁路运输系统,以及世界一流水平的机车、轨道和通信讯号的科研制造能力,已悄然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之路、实力之路。
成为世界标准,更显中国实力。从过去国人疯抢日本马桶盖、钟情于日本与德国汽车和电器货,不难发现他们产品质量好、国家标准高。随着天宫二号的顺利上天让许多国家展现出合作意愿,量子卫星的发射更让中国在这一领域有了绝对的话语权,中国正在太空建立属于我们的标准,我们已经开始向世界普及我们的标准。得标准者得“天下”。从十年前的“一无所有”到今天的“洪荒之力”,中国高铁在国际标准上实现了从跟随到引领的跨越,屡屡填补世界空白、刷新世界纪录。我们期待着定义全球的中国标准不只有中国高铁,更有中国汽车和中国食品等更多中国创造的产品和标准,将“中国标准”成为“世界标准”,更进一步提升和展现国家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