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铁路部门8月27日消息获悉,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的安排部署,编号为CRH380AJ-0202的高速综合检测列车(简称动检车)今日抵达贵阳北动车所,参与沪昆高铁贵州西段(贵阳北——富源北)即将展开的联调联试。
据了解,这列动检车于2014年下线,内部装备了轨道高低变位和车辆摇动测定装置、线路状态监视装置、数据处理装置等多种检测仪器,专门用于检测轨道、接触网等线路设施,就像是给线路设施体检的医生,加上它是黄色的,因此被称为“黄医生”、“黄大夫”。
沪昆高铁贵州西段涉及贵阳北、贵安、平坝南、安顺西、关岭、普安、盘县、富源北等8个高铁站。联调联试预计8月底开始,历时3个多月。
联调联试完毕后,中国铁路总公司将根据测试结果和全国高铁运行图状况,于今年底宣布贵州西段开通运营。
铁路作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国民经济大动脉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在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中肩负重大责任。统筹城乡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难点之一。改革开放30年来,尽管我国广大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与城镇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农业的基础仍然薄弱,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农民增收仍然困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支持农村发展是铁路义不容辞的责任。铁路的发展,可以直接促进城镇化率的提高。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由2007年的44.9%提高到60%以上。城镇化率的提高,离不开铁路这一基础设施的支持。统筹区域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初步形成了东中西优势互补、共同加快发展的可喜局面,但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运输发展理论认为,运输化是工业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伴随工业化而发生的一种经济过程。在运输化过程中,人与货物空间位移的规模由于近代和现代运输工具的使用而急剧扩大,交通运输成为经济进入现代增长所依赖的最主要的基础产业、基础结构和环境条件。经济发展的运输化过程有一定的阶段性。
在工业革命发生之前,从原始游牧经济、传统农业社会到工场手工业阶段,各国经济一直处于“前运输化”状态;与大工业对应的是运输化时期,而运输化本身的特征又在“初步运输化”和“完善运输化”这两个分阶段中得到充分发展;随着发达国家逐步向后工业经济转变,运输化的重要性在相对地位上开始让位于信息化,从而呈现出一种“后运输化”的趋势。中国的运输化仍旧处于需要扩大运输能力的初级阶段。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高速铁路的发展在面向21世纪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将产生深远的意义和影响。此次沪昆高铁贵州西段联调联试将为我国高铁事业再填保障。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