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8月24日电(记者陈地)高铁乘客只需通过移动应用APP,便可以进行互联网浏览、信息发送,此外还可以通过WIFI畅通观看30多个电视直播节目——这不是梦想,而是指日可待的现实。
据悉,初期装车的5辆高铁正在最极寒的哈大线、隧道和桥梁最多的大西线、郑徐线上做进一步测试,预计于12月投入运营,并逐步在我国扩大覆盖范围。
看到这样一则消息,笔者不禁拍案叫绝,笔者生活在“山城”重庆,常年来乘坐火车时最为苦恼的莫过于手机没有信号。没办法,诗仙李白就曾说过“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没错,“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手机信号也是很难穿越大山隧道的。笔者小时候走远方亲戚时就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上车前打电话,说好快到了打电话,但是上车过后手机就一直没信号了,亲戚那边打来又一直关机,搞定两边心里都焦急万分,等到下车再打电话,接待安排又可能有新的麻烦。后来笔者去外地读大学,每次回家时父母也总会有一段时间忐忑不安,因为回家进入“山城”地域后手机信号没了,父母盼望这半年回家一次的孩子,却又联系不上,基本有2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里电话、短信、微信等都得不到回应,农村出来的孩子,又没出过社会,父母当然会担心了!
物理知识学得好的人应该都知道,高铁上由于电磁波穿透车体损耗大、多普勒频偏和基站频繁切换等原因,造成手机信号经常断线,数据业务效果不理想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而此则新闻所提到的这项技术是源于军用领域装甲型、方仓型等军用车辆上的卫星通讯。2015年,有关团队就开始努力将这一技术运用在民用领域。据了解,这项技术能满足500公里以内商网不受任何影响,用户设定人数为700人;目前我国最快的高铁为350公里每小时,8节高铁车厢可乘坐人数约为560人,因此这项技术完全能够保障整列高铁上所有人的使用需求。
总所周知,许多发达的技术最先都是运用于军用上面的,尔后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可能运用于民用,最明显的例子就是GPS,起初发射卫星进行GPS定位的目的是为了打仗,也只有军事力量发达的国家才能发射卫星,而现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GPS这一技术已经普遍运用于民用当中,我们很多人就算不识路,但只要有GPS导航就能开车,手机有GPS定位就能知道自己身在何处,这就是科学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改变,相信新闻中这一技术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这里,笔者也要为高铁的服务点赞。中国高铁快速发展的今天,铁路的相关部门想着的并不一心一意提高效益,而是想着怎样方便人们的出行,怎样给人们的旅途带来更多的乐趣和便捷,这在很多方面都是我们所能看得见的——坚持不懈对黄牛的打击、手机点餐手机支付的出现、旅游专列的开通等。
作为一个服务部门,怎样提高服务质量怎样方便顾客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铁路部门如今放下“铁老大”的姿态一步一步向市场化转型,对提高服务质量的不断追求是提高其市场竞争力的有力手段,而科学是第一生产力,技术的不断革新也是其发展的必须途径,所以笔者以为高铁“领跑”互联网必将给高铁发展注入一股新的动力,进一步“缩短”人们空间上的距离,给人们带来更美好旅途体验。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