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印度千百辆铁路机车将迎来印度技工亲手打造的“机车之心”,中国高铁制造企业中国中车也从此拥有了在印度乃至南亚地区的首个铁路工厂,“印度制造”和中国交通装备企业首次实现本土化合作。(8月21日 人民日报)

  这则消息让人感受到中国铁路的影响力和带动力正与日俱增,我们甚至可以用“中铁+”来形容中国铁路从技术到服务在全球范围内的坚实脚樱中车先锋电气有限公司成立和“中印制造”机车之心的问世,就是“中铁+印度”的完美结晶。而这仅仅是中国中车挺进南亚市场的第一步,未来以先进技术和优质服务为“通行证”的中国铁路还将在更大空间有所作为。

面对相对滞后的印度铁路业,中国中车坚持以诚为本,从“手把手”的技工培训到“实打实”的合作建厂,从装备供应到技术与服务的全方位扶持,让列车电机等相关产品在印度实现生产成为可能,大大加快了印度铁路的发展步伐,彰显了大国气度的同时,也先人一步,抢抓印度“投资环境明显改善、铁路建设进入高速增长期”的历史性机遇,为自己赢得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以此为基础,中国铁路人还将战略眼光投向了整个南亚,以期凭借实力在未来构建起更大的市场版图。

事实上,无论政治风云如何变幻,求同存异、合作共赢已成为时代主题,作为有着深厚传统友谊、曾被老一辈领导人比喻为“患难与共的同路人”的中印人民,在今天以铁路为纽带,聚焦制造业合作,共同寻找新的增长点,无疑是最明智的选择。只有以信任为基,为合作为本,才能共享发展良机,携手共创辉煌。

中国高铁近年来一路凯歌,背后是高技术、低成本以及安全性、投运力等诸多优势的有力支撑。对内,已交出了“高铁网络连接起100多个城市,线路网近1万英里,超过世界其他国家总和”的精彩答卷;对外,随着中泰、中老、中马、中印甚至中德铁路合作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制造”的优良品质刮目相看,热切期盼分享中国高铁的发展福利。正如新闻中所说,此次中影电机之心”的合作完成树起的不仅仅是一种产品,还有印度铁路方面对中国产品日益增强的信任。

机遇不等人,“出海”正当时。未来10年至20年间,全球每年新增铁路运营里程将达到1万公里,这是千载难逢的黄金机遇,中国铁路人必须牢牢抓住,以更大的胸怀,更多的自信,打造“中铁+”的全球品牌,以技术与服务的双重引领,让中国铁路在世界更多地方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促进中国和世界经济多元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张中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