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郑徐高铁会车试验跑出了世界速度(420km/h)。这个速度刷新了高铁限速前的350km/h。消息一出,瞬间引爆朋友圈,引来了无数微友网民对高铁限速的口诛笔伐:既然高铁能在420km/h速度正常运行,为何限速迟迟不解禁?

笔者连日搜索查询各类资料,终于找到了阻碍高铁提速的真正“祸首”!解迷之前,请允许笔者卖个关子。中国高铁凭借5个最(“技术专利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快、在建规模最大”)享誉全球,一直是中国政府“一带一路”战略和对外经济拓展的核心构成与杀手锏,遍布全球市场成为一张世界级名片。即便如此,中国高铁在国内始终保持设计速度上限80%的运行速度,甘居世界第二!这是为何?且听笔者慢慢道来:

第一个“祸首”便是经济!从票价来说,中国高铁覆盖范围最广、运营里程最长,投入人力最大,运营投入显然会高出其他国家;但这些成本较相对廉价的国内高铁票来说,无疑是一本亏损帐。从铁总商业利益来讲,提速后磨耗将增加,机车寿命相应减少,同时速度提升后空气阻力增大,能耗也相应加大。提速之后电力成本、设备损耗成本、运营维修成本、人力控制成本、风险防范成本等都将提高;铁总盛光祖总经理就讲过,高铁时速每提高50km/h,运营成本就会提高1/3。高铁提速是统一提速,是系统性工程;从民众需求和公共利益考量,在一些距离较短、客运量少或者陆运空运海运较便捷的区段如果片面提速,将会对区域带经济发展和其他行业利益带来损失。

另一个“祸首”便是安全!高铁提速的不单单是一辆车而是整个面。试验环境下机车可以达到350km/h以上速度安全运行,仅表明目前高铁线路可以达到这个状态,并不代表能长期保持350km/h速度安全运营。我们大家不能只看到高铁机车速度的提升,而忽略高铁运营中的桥梁、隧道、线路等设施和配套环境的改善提升。高铁提速后,控制隐患也会相应增强。如上海虹口站,京沪高铁日均42趟列车,最短两车仅相隔5分钟,发车如此密集、调试如此频繁,安全风险可以一斑。从承载理论上讲,一般普速列车设计时速上限为200km/h,但从未达到过,这就如设计上限10A的插座使用限量往往都在8A以下,所以设计时速上限500km/h的高铁速度也不能随便提升,所谓的设计应给正常运营留有余地。

因此,高铁是否提速、何时提速取决于经济发展和安全环境,应适情况而定,最经济、最安全的速度也才是最好的!只有尽可能地兼顾不同人群的利益,最大限度地达到商业利益和安全运营的平衡,才是高速铁路成熟的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