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石桥八旬老人李老先生,5月3日中午乘坐D5185动车准备到华西医院看病,因没有买到坐票。恳请座位主人和老人一起挤一下,座位主人拒绝后,双方起了争执,座位主人觉得委屈哭了,老人女儿表示能理解对方的做法,但还是觉得应该帮一下。(中国青年网5月4日)
这件事被媒体报道后,被闹沸沸扬扬,大家相互在网上表达自己的想法,讨论谁对谁错。其实,这件事没有谁对谁错。尊老敬老是传统美德,也是法律所倡导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老年人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有享受社会服务和社会优待的权利。尽管法律并没有规定那么细,但自古以来,无论公序良俗还是法律法规,都号召大家树立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社会风尚。
然而,不让座也不能说错,动车不像城市的普通公交,有时坐着需要三五个小时还不止。这个时候,如果“让座”成风,估计道德成本就会高到吓死人。同时坐动车不像坐公交,用网友的话说,既然没有座位,“那你能不能买一等座?能不能买商务座?实在不行,可以坐迟一点有位置的那趟撒”。当然,再不济,有特殊情况,还有列车员可以寻求帮助,是不是非要挤乘客的“座位权”呢?
在动车拒让座事件后的网络调查中:一方面是九成人支持女孩的拒绝行为,另一方面是五成左右的人愿意主动或被动让座。看起来,这是很分裂的一件事,但实际上,恰恰是民意理性的彰显:在价值认同层面,民意褒扬了让座的美德行为;但在权利尊重层面,拒绝让座同样不是丑事一桩。
笔者倒是认为,动车上拒让座,这事没有谁对谁错。老人确实需特殊照顾,可以提前向车站请求帮助,也可在向列车工作人员请求帮忙,或者选择更舒适的出行渠道。而购买了坐票的旅客,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能让就让,不让也请待之谦和。(戴巧云)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