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春运结束,铁路部门在为春运打总结,而对于今年即将退休、身经百战的铁路职工,他们也松了口气,从此以后可以在家吃年夜饭了。

年夜饭很平常。对于朝夕相处的一家人,年夜饭就只是在饭桌上多添了两个菜。年夜饭也很珍贵,对于远隔千山万水的亲人,这是不远千里万里想要抵达的温暖。而对于铁路职工,年夜饭就是在别人餐桌上的一个镜头。在列车上、在火车站、在铁路任何一个工作场所,你随便问一个铁路职工“你有多少年没在家吃年夜饭了?”他们都会回答你三年、五年,甚至是十几年几十年。这一点不夸张。就如被评为“2015年十大感动重庆人物”的铁路夫妻梅洪、司永林,他们就是28年没有在家吃过年夜饭。28年是一个人从婴儿走过青年时代的时间,对他们来说,圆满完成了28个春运的旅客运送工作,就是最大的成就。

春运是近几十年随着改革开放才有的新词。春运开始的很多年前,春节就是中国人一年最为盛大的节日。这个节日,不止意味着一年四季的开始,还意味着一家人的团聚。所以,在这个节日,不管是近在咫尺还是远隔天涯的亲人,都要南来北往聚在一起。然而,自古就说“好男儿志在四方”,有志之士都要远走他乡,国家的改革开放,更是催生了大批要到远方寻梦的有志人。可每逢佳节倍思亲,不管有钱无钱,都要回家过年,春运在时代的大潮中应运而生。

要让比平时多数倍数十倍的旅客回家过年外出寻梦,这就让铁路乃至整个交通部门都不得不投入比平时多数倍数十倍的人力物力,才能保证旅客能回得了家团得了年。运力不足人员不足,就只有让设备超负荷运作,让员工加班加点。于是,每个春运来临前,铁路部门都会以各种形式下达通知,所有的人员全力以赴投入春运,除了极为特殊情况,任何人不得在春运期间休假。一纸令下,不少原本计划好要一家三口回去看望父母的车站工作人员就只有将妻儿送上车,自己留在岗位上,迎送旅客平安回家,原本说要在家里为一家人做顿年夜饭的列车乘务员只有先将年货备齐,在夜空被礼花照亮的大年夜,在火车上拨通家里的电话,听电视机里传来春晚的欢声笑语。

他们就要告别春运,就要告别这个伴随了自己几十年的舞台,除了要对他们道一声祝福,我们—铁路和铁路的旅客还欠他们两个字:感谢!感谢他们丢开丈夫孩子,将我们送上回家的火车,感谢他们为了铁路春运的更加和谐放弃和家人团圆的年年岁岁。(胡婷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