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雨雪天气影响,继1日滞留超过5万人之后,广州火车站2日滞留旅客再次超过5万人。2日当天,截至19时,广州火车站晚点一小时以上的列车仍有18趟,超过5万名旅客直接受到影响。广东地区春运在2008年冰雪灾害之后,再次迎来“冰冷考验”。(新华社 2月3日)
持续多日的雨雪恶劣天气给广州春运带来了明显的影响,人潮拥挤,广州火车站焦急等待回家列车的旅客牵动了无数人的心,有多少家庭在等待着久违的团聚,多少滞留的游子心急如焚。“春运回家难”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成了节前的一道坎,给归乡的旅客添堵。如何根除回家之难?笔者认为,不仅要提高、优化运力,更要正视庞大的返乡人流。
毋庸置疑,建立完善的交通网络是出行基础,铁路、民航、公路、水运需多方合力,将交通网络覆盖延伸到祖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作为每年春运的主力军,铁路部门通过加开临时列车、提高发车频率、升级服务质量的举措,有效的为旅客返乡打造了一条绿色通道,让旅客切身感受到了铁路发展带来的便利,但还是出现了旅客滞留的不和谐的场面,值得深思。
持续提高运力能否从根本上解决旅客回家难问题?笔者认为,如此举措只是应对当前春运压力的权宜之计。汹涌的单向客流、反向的“空车”对比出了一幕幕春运悲喜剧,从侧面揭示了春运缘何变得如此拥挤不堪。以提高运力来缓解压力的方式将运力只发挥一半的尴尬进一步放大,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大有“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无奈,绝非上上之策。
春运压力究竟何解?提高运力是手段,平衡发展才是硬道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原因,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大批务工人员涌向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却迫于生活成本的压力、住房户籍制度的限制而无法获得定居,平等享受各项公共服务,带来工作生活的“两地分居”,只能选择过年返乡的团聚方式,为春运“大迁徙”徒增压力。
展望“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即将实现,协调区域发展、城乡发展,让更多打工者就地就近转移就业,这既是促全面发展、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举措,也无疑为根治春运回家难题送来了一剂良药。
随着中国“四纵四横”高铁网络的展开,习总书记“四个全面”发展方式的提出,笔者有理由相信,运力提升了、经济平衡了,春运压力自然会不攻自破,“大迁徙”时代将成为春运史上的过去式,轻松团圆的“中国梦”就在眼前!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