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14年铁路总公司提出让旅客“安全出行、方便出行、温馨出行”的“三个出行”工作目标以来,很多人都把它当成是铁路部门的一种口号和吸人眼球的噱头。纵然是存有相信之心的民众也大多是持观望的态度。但笔者认为,如今,实现“三个出行目标,已经成为铁路发展的一种内在需求。原因有三:

一是运输行业竞争倒逼铁路必须实现“三个出行”。随着全国运输行业的蓬勃发展,公路、航空、水运等运输方式日益多元化,对铁路客货运输带来巨大的冲击。截止2015年底,全国高速公路有望达到12.3万公里;截止2014年底,我国共有定期航班航线3142条,按不重复距离计算的航线里程为463.72万公里(民航局2015年的数据暂未更新)。外部的竞争倒逼铁路必须从以往的尽力解决“一票难求”向不断提升服务产品转变。

二是客户需求的变化推动铁路必须实现“三个出行”。以往的外出务工人员大多是60、70后,这部分人比较能吃苦耐劳,而且由于家境贫困、收入低微,他们对出行的要求就是一张廉价的火车票,非空调列车更是成为他们的首宠。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新一代的外出务工主力已经变成了80、90后,他们对生活的态度与60、70后有着天壤之别,舒适、便捷、快速的出行方式才是他们的首选,铁路要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必须不断提升服务质量。这一点从今年非空调临客列车遭受的冷遇就可看出。

三是铁路内部的竞争也促使铁路必须实现“三个出行”。最近几年是高铁飞速发展的时期,2015年,中国高铁营业里程已经从2013年的1.1万公里,增长到了1.9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虽说高铁与普铁同属铁路总公司,但内部的竞争依旧存在,在职工收入与站段运输指标完成情况相挂钩的内部分配机制下,各铁路站段必须竭尽全力抓经营创收,而创收的提升离不开服务的提升。

“三个出行”成为铁路发展的内部需求,当然是我们乐见其成的。同时我们也欣喜的看到,这些年铁路从车站和列车的硬件设备设施,到购票、候车、乘车的便捷措施,到铁路职工的服务素养等,都有了巨大的改进,尤其是一些普铁车站都是按照高铁的标准在建设,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服务行业应有的态度,“三个出行”目标已不再是一句口号。期待在未来的三年、五年,我们能真正看到铁路“三个出行”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