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拉开帷幕,在回家的路上,火车变成了旅客路途上临时的“家”,如何保障旅客的饮食供应,如何吃饱吃好,铁路方面都做了哪些准备?带着这些疑问,新华网记者实地探访了北京地区动车高铁列车餐饮加工配送基地---北京京铁列车服务有限公司。通过实地探访为您还原盒饭生产的全过程,带您体验舌尖上的高铁。(1月28日 凤凰网)

关于高铁盒饭的话题零星谈了大半个月,有人“吐槽”吃不到,有人觉得不好吃。伴随着春运大幕开启,更是愈演愈烈,大有甚嚣尘上的意味,人们缘何如此喋喋不休的纠结于一盒的盒饭争论中?各路记者更是推波助流,使出浑身解数明察暗访,势要挖出“真相”,为了让旅客有的吃,吃的好可谓是煞费工夫。这自然无可厚非,但是这盒饭到底吃出了什么“味道”不禁发人深省,这“味道”大概就是民意。

其实自从爆出了人们对15元盒饭的需求后,铁总也是迅速做出回应,要求各家铁路局不断供应。作为国有企业的铁路确实应该担负起更多社会责任,但同时也应该兼顾市场原则增效创收,若其一味的亏损怕最后受伤害的还是旅客。所以从这方面讲15元盒饭的供应,应该还需“量体裁衣”,实事求是,不应为责任担当做“面子工程”。就比如G7145这样2个多小时短途列车,真正需要的估计寥寥无几,如此还要花大力气采购运输贮存,岂不是“自欺欺人”的浪费么?

当然,这样“一棍子打死”的做法是不科学的。15元盒饭之所以能够持续发酵,是因为人们对当前高铁餐饮有所不满,才会如此怨声载道,这就是民意。即便是铁路发声后,依旧满是质疑声。平心而论,在物价飞涨的今天,15元能吃到什么,大家都心知肚明,这么说来争议只是选择的权利。由于动车车厢相对比较密封,市场化也就没那么自由,供应什么价格是多少一切看似都是铁路说的算,但是买卖是平等的,如果铁路一意孤行漫天要价,只能是自毁长城。

说到底,在吃饭的问题上容不得半点含糊,铁路部门可以以此为契机寻求供给侧改革,要弯玩下身来多倾听旅客的声音,多思量民意,才能 为旅客服务好。一言以蔽之,只要站稳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基石,再多的诟病也总有解决的办法。也应该看到,在春运大潮当中铁路忙碌的身影,切莫让漫天飞舞的争议声喧宾夺主,成为春运当中的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