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19日在2016年全国春运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信用建设将成为今年春运工作的重点。交通运输、铁路、民航、公安等部门将联手打击失信行为,努力打造“诚信春运”。(1月19日 新华社)
伴随一股超级“寒潮”席卷全国,南方多省市迎来大范围降雪,让我们感叹年关将至的同时,也吹响了春运倒计时的号角。每年的春运都是交通部门最忙碌最辛苦的一段日子,据初步预测,今年春运期间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到29.1亿人次,保持3.6%的增幅。在客流量提升的高压下,如何反馈给旅客一段温馨旅程,剔除春运路上的不和谐音符,“诚信春运”无疑将提供最强助力。
春运临近,各种失信、不文明行为“崭露头角”。不久前,湖北的9名男子乘火车逃票殴打列车员的闹剧还没落定,广州又上演了一酒疯子大闹车站、几欲跳楼的疯狂表演,给出行路上带来了别样的“风景”。与此同时,屡禁不止的“黄牛党”也活跃起来,玩起了“与时俱进”,各种抢票软件横行,继续给旅客出行添堵。还有种种网络中“高人”晒出的所谓“逃票攻略”,让笔者不禁感叹原来出行真心长“见识”。这些或无理取闹、或肆意任性、甚至是打破底线的不文明不道德行为丢失的不仅仅是脸面,被发现受到惩罚也是其次,关键的在于很可能影响更多人的出行,损人不利己,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顽疾。
在19日11部门联合部署的“诚信春运”中,提出要把信用建设作为春运工作的重点,强化诚信宣传,建立失信记录,公示失信信息,对失信者实施联合惩戒,并对守信模范开展联合激励,让百姓看到了政府力图以“净化春运”为契机,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的决心和信心。不难想象,倒卖火车票的“黄牛”、煽动旅客闹事的“机闹”、甚至严重超员、超速的营运客车驾驶员等当事人都将难逃信用黑名单。将文明出行纳入信用机制,让上榜者出行、信贷等社会活动中受到制约的惩戒,是给每个人头顶带上的“紧箍咒”,约束自己的言行,营造履约践诺、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还旅途一片清净,让那些啼笑皆非的闹剧不再上演。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姓在这最基本的诉求中期待的就是出行的简单化,打造“诚信春运”便旨在净化旅途,扫清春运路上的绊脚石。“诚信春运”并非一家之责,交通运输部门、政府职能机构和旅客本身都应该提高认识,政府虽身负加大监管、明确制度之责,旅客的洁身自好才是根本杜绝这种失信和不文明行为的根源和目的。少数人的任性妄为不应凌驾于社会公德之上,百姓希望期待的是井然有序的出行秩序和简单温馨的春运“绿色通道”!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