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书,对于我而言,意味着觉醒,意味着从小到大的陪伴;书,激荡于我的血管,充盈着我的周身,又从我每个毛孔里散发出来。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集团公司团委开展“青年悦读”活动并向科工装备公司赠书,让我又重新拾起了自己几尽丢失的习惯,又找寻到走散多时的爱好——读书。
一些日子,一些书,一些体味,一些感动。
老长时间太阳没有出门跟我们打招呼了,没有闲暇的心情去关注东升西落、月盈月亏。日子像黄连一样渗透在我生命里。没有盼望天亮的挣扎,没有期待朝阳的热烈。扭曲的节奏伴着撕裂的嘈杂,奏出了心酸的悲哀。
汤姆-索亚和哈利-芬是每个人童年热烈的回忆。天真、向往自由和冒险,天马行空地构思着逃离社会和家庭窒息的教育计划,在自由的世界经历自然和社会的无情与可爱。在读这两本书的过程中,很容易让我联想起我那并不丰富却也有味儿的童年。我越来越觉得,人心应该是世间最可塑的美。而童年期对人的性格的奠定是最基础的。在《沉默的年代》这本书中,周雨言童年和少年期经历的文革时期作为黑五类“狗崽子”的压迫式生活(那不应该叫生活,就是变态的体力折磨和心智摧残),给他的心理留下不可磨灭的影响。而祖母白玫的疼爱,一方面抚平伤痛,另一方面让他的心底一直保持着善和希望之火。周雨人对善的坚持是一个痛苦而且残忍的过程。
其实,善的对立面不是恶,而是苦。斯托夫人笔下的黑奴汤姆,他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黑奴,一个被白人视为异类的人,在面对卑贱的身份、恶劣的生存环境时依旧坚持着圣经的教义,做着上帝最虔诚的子民。他把圣经作为武器面对黑奴贩子的冷酷残忍,面对奴隶主的变态折磨。书中的伊娃是个白人女孩,是汤姆的第二个小主人,她的纯洁是上帝洒在人间真善美的影子。同时,我更相信,作者是把她作为另一个汤姆来写。
对比的效果是强烈而刺眼的。希斯克利夫和《呼啸山庄》中的任何一个人可以对比,包括他自己。艾米莉的经历与想象的反差让每一个读者都瞠目结舌,大为赞叹。这里是一个心理的世界,通过亨德利和希斯克利夫把一切阴暗、报复和仇恨展现的淋漓尽致。但我记住了另一批人,矛盾痛苦的凯瑟琳-恩肖,敢爱敢恨的伊莎贝拉-林顿,纯真美丽的凯瑟琳-林敦,慈爱而懦弱的埃德加-林敦等等。在仇恨的延续与交织中,还有爱在延续,在壮大。并且随着希斯克利夫的死亡而突破了家族仇恨的牢笼,让恨转变为爱。
爱与善是人生的主色调,哪儿都是。文革的十年,冯积岐将它命为沉默的年代。余华通过《活着》,用悲壮的史诗般的笔调注写着主人公徐福贵坎坷波澜的一生。《活着》是一个完整的悲剧,但活着就必须去为家庭,为人生而活着。死的形式和内容就是痛苦。对死者是,对存活着的人更是。许三观卖血是为了什么?活着。愚昧的人不可耻,无知不是自愿的,没有人愿意面对饥饿和动乱,碰上了是悲哀,没有碰上的也不见得就能好到哪里去?在黑暗的年代,善良显得很伟大,虽然它力量的形式显得很卑微。稳定的时代,丑陋在到处张牙舞爪。人心是自己控制的,至少我相信,每个人心底都有一盏灯,用来祛除黑暗的阴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